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李世民陛下之乌夜啼——大唐凝视(27)+番外

作者: 玄时蘩 阅读记录

  “奴婢谢过王妃恩典。”我连忙叩首下去。我起身退下之时,眼见王妃捂着心口,似乎松了一口气,又似乎眉头皱得更紧。

  我把手边一件厚裘为她披上,不敢多言,转身离去。我看王尚宫入殿扶她坐下,她竟然看着我离去的方向,目光久久地停留。

  我略作梳洗,便前去文学馆。我应当感谢秦王救我。前日,昨日,那年节还有些温暖和美好,这一下子也便悉数褪去。

  也对。此时的天策府,应该不会那么平静。

  我,只求自己不要如今天这般,被无端地卷入。即使实在不能保全太久,必然会发生什么鸟尽弓藏的事,那么,让我看到他登基,也好。

第14章 议事

  我是直接捧着煮茶进入文学馆的。我能感觉到其中的气氛胶着。不过,秦王得空倒也瞥视了我一眼,露出一丝不着痕迹的微笑,估计他在心中作想:“命真大,还活着。”

  只听长孙无忌正在出言劝说:“殿下,你不必为与太子的争执烦恼,人之眼界不同,胸襟有差异,能力亦有高下之分,这些年一向如此。”

  “我并非为恼怒建成以樊哙这等无能之辈比喻于我,只恨他居于其位,不谋其政。他若有定国之才,□□之能,我必心甘情愿为臣子,辅佐于他。一个小小的突厥,芥藓小疾,何苦烧城迁都?!眼见他此番胸襟气度,不由担心我大唐江山在他手中,可保几年?”

  “殿下忧虑甚是!可殿下想想,难道,陛下不知吗?陛下难道就不忧虑自晋阳起义以来,辛苦得来的江山命短?”

  杜如晦此时这掷地有声的一语,不禁让秦王继续追问下去:“如晦,此话何意?”

  “依我看来。忧虑江山者,无人能及陛下。殿下你想想,隋朝经历两世便为我所灭,杨广固然倒行逆施,但隋文帝杀长子杨勇,而立次子杨广的事……在陛下看来,恐怕更是根源所在!”

  世民听得不发一言。如晦又言:“所以,在陛下心中,不是太子无能殃及江山百姓,而是……如若发生与旧隋如出一辙的事情,那才是动摇江山之根本。”

  杜如晦的话如一击撞钟,无人接话,空荡荡地回响在殿中。此言,怕是一语中的,也在敲打着秦王的心胸。

  “所以,父皇断然不会做出废立之事了!”秦王率先打破了宁静。

  “秦王明鉴……此前陛下多次出尔反尔,也是担着这个心。所以,属下可以断定,让陛下行废立,怕是没有机会了……”杜如晦毫不隐晦他对李渊的读心之术。

  “那这迁都之事……”秦王突然觉得这迁都之事的讨论也似乎也是一个陷阱。父皇那日在元旦宴会上立即派他调度军队,平定边患不假,难道现下又以“迁都”为议来试探他对突厥的态度?恐怕也是可能的。

  长孙无忌此时向秦王靠近一步,细细言说:“殿下,宫中近侍密报,今日太子与尹德妃、张婕妤等人曾经向陛下进言,大多不利于殿下。”

  “怎么说?”

  “说……说殿下虽言下承诺打退突厥,有犯必讨,但却多次只用金银财宝满足他们,然后和议退兵。这表面是御敌,实际上是养寇自重,想要总揽兵权,为将来打算。另外……甚至,甚至……有勾结突厥,做大势力之嫌。”

  “混账!”秦王腾得一下起身,厚掌从半空落下,半盏茶也被惊得洒出一半:“他们怎么能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如此污蔑!”

  我连忙躬身上前,擦拭水痕。看着弄湿的卷轴,字迹渐渐模糊。

  “所以殿下,你的处境是越来越危险了!之前几番退让,还有情可原。可是现在的确不该再让步了!”房玄龄也斩钉截铁地跟上一句,又接着分析道:

  “殿下一心为国,甚至不顾身家性命,立下剿灭突厥的雄心壮志,却不知这也成为太子密告的把柄,成为皇上介怀的理由!甚至这迁都一事,属下都怀疑是不是陛下故作姿态,又在试探殿下……”

  “如若如此,还请殿下早日决断啊!”长孙无忌拱手上前,十分诚恳。

  秦王彻底明白了今日朝议迁都一事的前因后果。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失望和遗憾。他虽然面色铁青,但竟然忍住了脾气。我眼见怒气一点一点从他脸上消解下来,然后吐出一句话:

  “不到万不得已……我仍然只能说,不行!”

  “这……”谋士们面面相觑,但他们似乎也有心理准备,对他们而言只是对错之分,但对秦王而言却是父子兄弟生死两难。所以,他们看样子倒也不是逼迫,只是跟随着情势变化,不断给秦王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