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李世民陛下之乌夜啼——大唐凝视(92)+番外

作者: 玄时蘩 阅读记录

第43章 东宫

  崇教殿,东宫太子的寝宫和书房所在,一派富丽恢弘的景象。内侍省尚仪局的内侍官和尚宫们早已候在殿中,为皇太子加着衮冕。

  太子殿下精神抖擞,由宫人按照礼制,一点一点的服侍周全。他半开双臂的样子,威武生风。

  礼乐阵阵,钟鼓齐鸣,他一步一步走向显德殿,接受百官的跪拜和朝贺。这是国家的大事,意味着大唐帝祚永延。

  我已经可以想象,不久之后他即皇帝之位,是多么风采迷人。

  太子妃在丽正殿中,此刻也正由尚仪局的一大批尚宫和宫女,为她换上绛红色的钗钿礼衣,梳起华贵的望仙髻,插满金银头饰。这不是我能弄懂的礼制,自然由宫中专职司仪负责,我在一旁只能做个帮手。

  大家啧啧称赞这位丽人的完美,然后自然也不忘跪拜行礼,恭贺她正式成为太子妃。今日她也将在丽正殿,接受内外命妇的朝贺。

  这一切繁华似锦,几日前的忧伤悲泣似乎从未发生过。

  东宫的确是比天策府更宽敞、华丽的地方,面积有两倍大,嘉德门内左右两路,一直直通到北面的玄德门。

  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后面的宜春、宜秋两宫之间,花苑、湖水、曲廊点缀其中,南北角上的马厩、射场和养育鹰犬的院子也比原来大上很多。

  果然,即使天策上将权倾朝野,各种用度也还是不能和太子相比。一步之遥,需要翻山越岭,但也的确值得。

  朝贺完毕,我在崇教殿中等候太子。他心情大好,踌躇满志。我与尚宫们一道帮他换下庄重的太子衮冕。这衣服真是有些重量,所以当我为他换上常服的时候他便有着一身的轻松。

  他格外看了我一眼,可能发现我看着与平日有些不同,因为我换上了东宫宫女的服制,也是窄袖窄幅,但裙色有些差别,更偏向水绿,添几分淡雅的素白。

  我应当低下头,但却不想错过他的注目。

  他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包括刚才看我的感觉。我能感到这个眼神之中有些别样的新意,但我并不知道具体包含些什么。

  昨日,已经有三四个新人在东宫之中等着侍奉太子了。掖庭宫里也挑了拔尖儿的宫人送来,补足人数,和从前秦王府来的旧侍一处调配,交替当值。

  许多人我都不认识,却只能从镜子中照见我的衰老——与那些十五六岁的年轻宫人们相比。如果我一直在宫中,也快能去做尚宫了。还有,东宫有了宦官服侍,主理各种事宜,这是内制里面最大的不同。

  太子在议事殿堂中正坐,下面臣属也各就其位。殿中有了按规制设定的宫人和内侍侍立左右,我只能是其中之一。他今日在这儿发了数道太子令。

  第一道是再次下令赦免前东宫、齐王府内的官署和亲信,既往不咎。这听起来似乎容易,但盘根错节的朝局,一旦处置不利,国家便不够稳妥。意味深长的是,同时他也下诏将原东宫太子中兑王珪“执归长安待罪”。

  第二道更为重要,裁撤天策府,重新任免了东宫官署,任命原门下省侍中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杜如晦为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中允,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房玄龄为太子右庶子兼太子舍人;任命张公谨为太子家令,任命候君集为太子左右卫率府将军。

  第三道便是升任魏征做了谏议大夫,前去宣慰山东。这位贞观名臣的确有着耿直的性子,言辞激烈,思路清楚,铿锵有力,殿下废了不少功夫,也听了不少魏征对他的不屑和对前太子的叹惋。最后,殿下派他到建成经略多年的山东宣慰百姓,安定人心,以图天下大治。魏征终于表示对事不对人,愿做无双国士。想必,太子也是一步一步收复了魏征之心,得他一路忠诚辅佐,开创贞观之治。

  比起天策上将,“悉决国事”的太子更加忙碌。我想,他此时应该不会再张口抱怨建成是个庸碌之辈,当他切身体会到这事无巨细的朝堂政务也需要大才才能胜任的时候。

  这一个下午,人来人往,议事奏事,他连水都没喝上一口。我只能轻手轻脚,卡着时间,凉了又换,才终于让他喝了杯热茶。

  天色渐渐变暗,各处掌灯。太子一路快步,来到丽正殿中。

  “太子殿下!”太子妃连忙起身相迎,又屈膝行礼。她也是忙了一日,不过此刻万众归心,无论内里如何,表面都是曲意逢迎,恭恭敬敬,她当然不像从前那般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