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世遍地是食材(62)+番外

作者: 清水枇杷 阅读记录

很多人都知道青团,尤其是近几年清明节的宣传,让青团走进了千家万户。清明节到了的时候,不买点青团吃,就好像过中秋没吃月饼一样,心里空落落的。

不过宴长光之前看了本冷门点心制作,里面提到青团流行的同时,描述了红团的具体做法。

虽然名字很像是一对,但和青团圆滚滚的外表不同,红团是扁圆的。比起团子,它的外表看起来,更像是一块圆扁的馅饼。而且青团是通体碧色,红团却只有表面一层红。严格说来,它们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点心。如果不是名字有相似之处,压根八竿子打不着。

红团是有馅点心,制作红团需要分别做皮和馅。皮是糯米做的,馅料一般选择绿豆。

宴长光拿出两个桶,分别泡上变异糯米和变异绿豆。

加速桶内时间的流速,糯米、绿豆很快就浸泡好了。

泡好的糯米沥干水分,一道风刃悄然出现在桶里,糯米被磨成细腻的粉末。加热水,和面。

虽然外表看不出来,不过当食修的,没一把力气怎么行?没力气根本制不住活食材。

力气其实很大的宴长光,揉面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肯下力气,揉出来的面就非常好。揉面的同时,如意鼎变成一口铁锅,开始煮绿豆。锅里不能放太多水,控制着水量,避免发展成绿豆汤的地步。

煮绿豆的同时,宴长光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然后揪成小段。每一段都和乒乓球差不多大小。

拿出擀面杖,将小面团压到擀面杖下开始擀,擀成薄厚适中的饼状。这就是红团皮了。

将揪好的面团全都擀成饼。因为一直控制着火温,红团皮擀好的同时,绿豆也焖熟了。

绿豆煮到软烂开花,宴长光分寸把握得刚刚好,绿豆熟透的同时,锅里基本不剩下什么水分。这样的绿豆非常适合拿来做馅。

煮熟的绿豆除了豆子的清香外,并没有什么味道。收到的糖不能用,雷糖也不太适合,宴长光翻了翻,这才找到和绵白糖差不多的糖加进去搅拌。

糖晶一倒入才煮好的绿豆里,很快就融化了。搅拌均匀后,宴长光偷偷尝了一口,甜度恰到好处。

馅和皮都准备好。接下来就是包。

一手拿起皮子,一手用勺子挖一大勺绿豆馅放到皮子正中央,然后像包包子一样,把馅料包起来。

包好后,宴长光从须弥芥子里翻出个做点心用的旧模具。

正宗的红团,模具必要雕刻上福禄寿喜之类的喜庆吉祥纹案。宴长光没这种模具,用的是普通的圆形模具,上面只有精细雕琢的食宗门派标识——一团仿佛在跳跃燃烧的火焰。

模具是宴长光自己雕刻的,以往宗门对外待客的时候,他经常用这个模具做点心。现在拿出来用,也没什么问题。

将包好的红团按入模具,再轻轻一拍,红团脱模后,就已经很有成品的模样。

把所有红团一一脱模。这样的红团虽然已经做好了,却并不能直接上锅蒸。想要红团具有地道的风味,同样,也是为了避免红团在蒸的过程里黏底,红团下要铺一片剪成椭圆形的艳山姜叶片。一片剪裁好的叶片,刚好能并排放下两个红团。

艳山姜的叶片具有独特的芳香,这样蒸出来的红团,也会带上叶片的香味,吃起来十分可口。

不过立春市的气候并不适合种植艳山姜,因此宴长光换到手的植物里,并没有它,只能找别的叶片代替。

好在食谱上有特意描述过艳山姜的叶片是什么样,宴长光完全可以比照着找。

洞天福地里种满了各种灵植,宴长光对各种灵植的特性了如指掌,不用多想,很快就找到最适合的替代品。

同样具有一定厚度,拥有独特香味,并且叶片表皮油润光滑的披霞叶。唯一的不足之处,大概就是披霞叶叶片有点小,一片叶片只能刚好放下一个红团,再没多余的地了。

这不是什么大毛病。顶多就是少了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不过此方世界的人喜欢把红团成双放,是因为红团经常作为礼品,在办各种喜事的时候,馈赠给亲友。

只是做来吃的话,完全不需要在意这个。

将叶片洗干净,擦干水渍。红团自动飞到叶片上安家落户。如意鼎又变成大蒸锅。蒸锅足足有十层蒸屉,足以放下所有红团。不需要分批,一次就能蒸完。

宴长光将红团送入锅内,却并没有马上开始蒸。红团之所以叫红团,就是要用可食用红色素将它染红。

手头没有红色素,将蒸屉重叠起来之前,宴长光挑了个红色果子榨汁。

没将红团全染红,宴长光只用刷子蘸了蘸果汁,轻轻扫过火焰的图案。这样染出来的红团,只有火焰是火红色,别的地方依旧是糯米的白。火焰灿烂夺目,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