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定风波(219)+番外

作者: 于欢 阅读记录

李锦哽咽的点头,“家中备了膳食,车上也带来了一些衣物与点心,这些天你在狱中,都消瘦了不少。”

“好,”王瑾晨牵起李锦的手旋即将人扶上车,“咱们回家。”

坊内一处高楼之上窗户临街而开,旁侧不远处便是三法司之一的御史台,一双清冷的眸子正对着御史台门口。

“李氏倒是用情至深,傅氏会用自尽的办法保全族人,恐也与她父秋官尚书脱不了干系吧,”萧若兰回首望道,“还有你,既欠了人情又舍了钱财,最后人出来却与你无关,连半句话都说不上,看到这一幕,你还不肯死心么?”

“没有心,何谈死字呢,”萧婉吟回道,“这是最后一次了。”

萧若兰摇头,不信道:“因傅氏一案引起得党争为狄仁杰归京所破,看似风平浪静,实际只会更加激怒这场武李之争,很明显,圣人是偏向武氏皇族的,他往后的处境会只会更加艰难,你能做到袖手旁观?”

萧婉吟握着一只瓷杯沉默不语,萧若兰回身将手搭在窗户上沉了一口气,“你若实在放不下还有一个法子,兰陵萧氏的嫡女不可能做填房,但他是朝官,身有功名,岂会屈尊入赘?”

“这个家,阻拦她至此,我也已经呆够了,又怎会将余生也困在此处。”萧婉吟回道。

萧若兰再次回头,“你太纠结了,总是口是心非,真拿你没办法。”

“欠阿姊的情,婉吟会还的。”

“我不需要你还什么,你要救王瑾晨我不管,但是不允许你因他而做伤害自己的事。”

------------------------------

天授二年九月下旬,因看出皇帝偏私武氏,文昌左相武承嗣遂派心腹凤阁舍人张嘉福集神都数百名百姓联名上书,奏请立武承嗣为储。

——明堂——

“启禀陛下,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联名上表,请求陛下立魏王为皇太子。”朝议之上内臣将宫外洛阳百姓所呈上书呈于明堂。

“荒唐!”文昌右相岑长倩起身斥责道,“春宫已有皇嗣,此时再奏这等事宜置皇嗣地位于何?陛下,上书者居心叵测,臣恳请彻查与责罚闹事者。”

“皇嗣虽在东宫,然储君尚未确定,格相以为呢?”女皇问道地官尚书格辅元。

格辅元起身奏道:“陛下,臣附议右相,皇嗣已在东宫,小小百姓竟敢干涉国是,若非有所图谋,又意欲何为?臣请陛下责令斥退。”

“臣等附议。”

见几位宰相同时反对,女皇便没有再追问下去,“储贰乃国本,朕需要仔细斟酌,今日朝议且罢。”

皇帝起身,跪坐的文武百官遂接连起身,“陛下,那王庆之...”

“朕乏了。”内臣搀扶着女皇起身,小心翼翼的将人扶下御座,“大家小心。”

掌礼仪的官员见皇帝离去,便高喊道:“撤仗!”文武百官只好卷班退出明堂各自归家或是回到有司办公。

女皇乘坐在玉撵之上撑着脑袋想了许久,“延福。”

“小人在。”

“去将王庆之召进宫来,朕要见他。”

“喏。”

——武成殿——

自明堂下,皇帝没有召见宰相商议政事而是传召了今日带头上书立储的洛阳人。

“小民王庆之见过圣人,天佑大周,光照万年,永保社稷,国祚绵长。”

女皇安坐在平日批阅奏疏的案桌上,“你倒是口齿伶俐,你可知皇嗣乃我所出,汝上书改立,何为?”

王庆之回道:“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

“她是朕之子,已赐姓武氏,遂为武氏族人。”

“宗法之制,古来只有子随父者,皇嗣虽为圣人子,然流李氏血脉,若为储,将来必覆大周而毁武氏宗庙,降帝为外戚又或视为乱党,使之盛世昙花一现。”

“皇嗣仁孝,必不会出现汝所说之事。”女皇皱起眉头。

“皇嗣固然仁孝,可将来之君呢?”王庆之再言。

不依不饶的态度让女皇颇为不悦,“储贰乃国本,不可轻易动之,念汝无知且初犯,出宫去吧,将人群遣散了...”

“陛下!”王庆之俯首磕头道,“陛下开创大周朝,建万世之功,成为这天下的人主,名垂千古,小民与洛阳百姓无不瞻仰敬佩,小民相信,将来大周朝的后人,子子孙孙都会记得圣人您这位开国之君。”

极为厌恶不听话之人的皇帝拍着桌子大怒道:“天家事,汝一介草民也敢管之,来人!”

正逢代理尚书职务的夏官侍郎李昭德候于殿外,李昭德匆匆入殿,“陛下。”

“带下去,杖责。”

李昭德瞧了一眼伏地死谏的人,“喏。”旋即朝殿外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