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万没想到准太子是我!?(471)+番外

穇子乃南方谷物,青黛等人见都没见过。瞧着黑乎乎的,不由怀疑它是不是真的能吃。明月一边用筢子筢开穇子,好借着日头晒上一晒,一边笑着对青黛等解释:“这叫穇子米,山坡旱地皆可种,产量高且耐存储。似稻谷那般,顶了天存三年就该发霉了。穇子存七八年的都有,老人都说存的越久越好哩。”

青黛奇道:“既如此,那怎底人人都种稻子不种穇子?”

寒水咯咯笑道:“穇子难吃呀,姐姐们怕是没吃过。直接用水煮出来,跟吃糠差不多,拉的嗓子疼。我小时候家里穷,尽吃这玩意,吃的我下辈子看见它都烦!”

石英捂着嘴:“家里粮食不多了,咱们该不会也得吃穇子吧?”

这可真不好说!灾年能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所谓太平盛世,说的便是丰年有饭吃、灾年不饿死。如今正赶上灾年,每日能有碗穇子糊糊,不知能叫多少人羡慕出血来!她们这起子瘦马男宠,皆是贫苦人家出身,吃过苦挨过饿,不比石英这等家生子,粗粮都没见过几回,真真不知人间疾苦。

倒是青黛乃外头买的,小时候的记忆倒还有些,仔细想了想道:“我们北边儿不吃穇子,吃的是高粱糊糊。那东西……”说着摇摇头,“一股子不知道怎么说的涩味儿,不成形状,只好弄成糊糊样儿,顺着碗边吸溜。你们一说起穇子难吃,我就想起那味儿了。可话又说回来,前几日发水没空做饭,我饿的很了,嘴里竟总想要高粱糊糊吃。可见人饿起来的时候,哪还顾得上口味?能混个水饱,都是谢天谢地的!”

石英哭丧着脸道:“姐姐别提高粱,我吃过一回!若是穇子同高粱一个味儿,我现就反胃了!”

“啪!”石英的脑袋被敲了一下,刚从外头回来的杨景澄没好气的道,“我买着米了,亏不着你!”敲完石英,他又扭头问轻烟,“哪来的穇子?”

轻烟震惊的瞪大了眼:“世子您认识!?”

跟在身后的彭弘毅轻咳了一声:“我好歹是地方官,穇子还是认得的。”

杨景澄脸红了红,若不是彭弘毅先前的提醒,他哪知道什么穇子不穇子的,能把麦子水稻分清楚就算公子哥儿里的翘楚了。

青黛赶上来道:“我早起爬上屋顶又看了一回,城里都成那样了,您上哪买的米?”

杨景澄撇嘴:“左右邻居家不知存了多少米呢!水又没淹上阁楼,他们损失的乃外头仓库里的做生意的粮食,自家阁楼上攒的只怕明年都吃不尽。我同彭知府走了一圈儿,好说歹说才让他们把陈米同穇子、高粱、乃至米糠、以及喂牛马的稻草卖给我。要不是眼下我正忙着没空,看我不收拾他们去!”

“罢了罢了,本地豪强多少年的顽疾了,世子别同他们置气,不值当。”彭弘毅说毕,忽的站直,而后恭敬的跪下,“下官多谢世子愿出手相助,待灾情过后,下官必领着百姓替您修个长生牌位,保佑您长命百岁、子孙满堂。”

杨景澄侧身避过彭弘毅的大礼,好笑的道:“喂,这是我们家的天下,你倒谢我来?快请起吧,我们且有的忙呢!”

原来放晴之后,杨景澄便与彭弘毅二人对着本地富户,挨家挨户的拜访筹粮赈灾。毕竟以朝廷的尿性,等赈灾的粮食抵达时,百姓们只怕早饿死八成了。因此彭弘毅必须率先筹粮。奈何本地富户此番损失亦颇为惨重,一人至多肯出三四百斤粮草,还是带谷壳的那种。宁江府城居民以万计,这点子粮草够干嘛使的?

最后不得已,杨景澄只好掏钱买。有钱开道,各豪门富户亦不想狠得罪了宗室子弟,才松的口。本地豪富五家,富户二十三家。一齐凑出来仓米一万二千斤、穇子两千多斤、谷糠三万余斤。按本地一向高达每石仓米一两四钱的价格计算,足足需要九千多两的巨款。但他们好歹看在了知府与杨景澄个宗室子弟的份上,给打了个折,仓米只收了七千两,穇子与糠索性白饶。此刻杨景澄家倒霉催的侍卫们,正有一半在看着富户们点粮食,他和彭弘毅则回来接着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家里依旧乱成一团,桌椅板凳正晒在后头,屋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杨景澄和彭弘毅只得站在廊下说话。彭弘毅掰着指头道:“户籍黄册上记载,宁江府城内有四千多户,合一万五千多人。那么大水少说得淹死上千,且让下游操心他们的尸首去,我们顾不来。然后本地年年水灾,年年逃荒。这会子怕是逃走一半了。算来我们要舍粥的有六千多人。每人一日按二两米算,能撑十天!”

“且慢!”杨景澄道,“一人一天二两?不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