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修真界到年代文[七零](428)

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起了新房子。

一个星期吃上两顿肉也不是难事。

谢队长也是越干越起劲。

许欢言收拾一下去了司令的办公室。

虽然换了一个司令,不过军区是对许欢言的工作大力支持的。

说是要会计。

郑东华立刻就答应下来了。

许欢言也收到了电话,明年得去县里开会。

估计就跟转型有关。

平川县这两年发展的非常快速,在全国内,虽然比不上那几个特区,但也不算差。

不过要想让一个县转型,那是需要很久的时间的,中间还有很多路要摸索的。

这些都跟许欢言没关系,她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马邹是八月份从南边回来的。

人是黑了不少,不过看起来也收获很多。

许欢言立刻就让大家开了会。

马邹把自己的调研跟大家都讲了一遍。

“总之,我觉得南方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许欢言没想到那边发展的这么快速,不愧是特区港口城市。

“行,我们也要加快速度,先把厂房的地选好,人工跟机器都在那边弄好。”

马邹坚定的点头。

散会之后,许欢言把他留了下来。

“机器的话,我先问问县里怎么说的,还有会计的话,我这边已经跟上面说了,应该会给我们分配好的。”

马邹这次过去是信心满满的。

“许厂长,我觉得您得跟我一起去一趟,亲自看到是真的很震撼。”

许欢言想了一下。

“等我考虑一下,到时候再说一下。”

事情确定了。

平川的会计也调过来的挺快的。

就来了一个,毕竟现在各个地方都是很需要人的,是个短发看起来就很利落的姑娘。

“许厂长好,我叫詹华,毕业于清华,这次也是主动过来的,希望以后能够为我们平川做出贡献。”

许欢言看着她就很有朝气,跟她握握手。

“好啊,一起努力。”

詹华性格外向,很快就融入进来了。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份,许欢言跟马邹前往经济特区。

家里的的一切都交给了陈述。

从平川坐车南下,大概用了三四天的时间。

马邹之前又来了这边一趟,是来看厂房应该盖在哪里的。

“许厂长,咱们直接去招待所吧,明个去见这边的招商引资的王主任。”

许欢言也是有些累,身体还好,主要是精神上的,睡不好,脑袋就比较疼。

“行,走。”

说着两个人就去了招待所。

许欢言到房间里就先洗了一个澡,然后躺在床上睡过去了。

再醒过来就是第二天早上六点了。

十一月份在平川是有些冷了,但是在这边还行,穿上毛衣,外面再来一个褂子就可以了。

简单的收拾一下,她就出去了。

在门口溜达了一圈。

经济的改变,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就是这边的招待所门口的小摊贩特别多。

这里肯定来了很多外地人。

因为不仅仅是南方特有的早点,还有北方的。

许欢言看了一圈。

要了一份胡辣汤,两根油条,半分煎包。

坐在店家准备的折叠板凳上就开始吃了起来。

这个早摊是一对夫妻。

“你们是只有早上做吗?”

两口子中的女同志跟人打包呢,听到许欢言这么问,人就跟许欢言说起来了。

“不是的,俺们中午也要做的,不然这不就是在浪费时间吗?多挣一点,说不定明年也能在家里起上大房子。”

许欢言喝了一口胡辣汤,里面给的料很足,胡椒味很重,但是意外的好喝。

“是啊,现在让做生意了,日子就好过很多。”

这会暂时没人,女同志又赶紧收拾刚刚的小桌子上的东西。

“谁说不是呢,国家的政策好了,俺们也不用在家里指着那一亩三分地了。”

她说话的时候脸上都是透露出来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许欢言吃了一口油条,脆并不绵软。

“嫂子的油条炸的很好吃,以后慢慢做大了,可以租个铺子,办上证,这样还能稳定一些。”

这么说的主要原因,她毕竟是能接到的消息比较多一些。

因为这样的小摊贩越来越多了,国家肯定是要管理的,对这些因为合法管理,该有的手续还是要有的。

她先给他们提个醒。

女同志听到许欢言的话,坐了下来。

“你说的对,只是现在存钱,等存好钱了,俺们是得弄个正儿八经的店铺的。”

许欢言笑着点头。

正准备说什么呢,就看马邹从招待所出来,似乎在找自己。

她挥了挥手。

“马助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