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小商人(216)

谢璟回头看他,孙福管事也瞧他,眼神怪可怜,期期艾艾道:“小谢,要不多少留两根,让我打几只书箱罢?这东西自带清香,百虫不侵,不论是放衣物还是书籍字画都是顶好的啊。”

谢璟点头应了:“好,那我给您留两根。”

好歹留了一点,孙福管事立刻派人来扛了两根圆木出去订做书箱,生怕谢璟反悔。

谢璟心满意足,揣了柴房钥匙回了寇姥姥那边。

东院已收拾的差不多了,谢璟回了小饭馆,他还要抽点时间通知李元和寇姥姥收拾行李。以前家中困难,他都从未想过让老太太一人留下,如今条件好些了,自然也要带着姥姥一起南下,再者几年后北地要真乱了,他们留在这里也太危险。

谢璟回到家中,小饭馆这会儿正闲着没什么顾客,后头帮厨的两个妇人在择菜,瞧见他来起身问好。

谢璟没找到寇姥姥,问道:“姥姥去哪里了?”

那两个妇人摇头不知,谢璟又去前头找了李元,李元想了片刻道:“许是去了驿站,姥姥这几日常去,说要取信。”他又问了谢璟,“可要我去找一趟?”

谢璟道:“不用了,我去接一趟,离着不远,我认得路。”

谢璟对省府熟悉,很快就找去了驿站。

现如今早已裁驿归邮,只是还习惯将此处称为驿站,来往客商运送米粮者众多,一路上人声马蹄声喧嚣,过了马路就瞧见邮局。因各局每日上午、下午各传递一次信件包裹,这会儿正是人最多的时候。

谢璟进去找了一圈,很快就瞧见寇姥姥,见她在窗口询问,一时有些奇怪。

姥姥这两年虽然也跟着他认了几个大字,但并没有听说还有哪家亲戚可以往来写信,姥姥认识的朋友也极少,这么多年,没见和谁来往过,除了青河县寇沛丰一家,谢璟不记得还有哪个亲戚。

他等在一旁,瞧见寇姥姥走出来,这才从门口迎上去,接了她手里的篮子道:“姥姥。”

寇姥姥没想到他会来,一时有些惊讶:“你怎的来了?”

谢璟道:“今日得闲,想回家陪您,姥姥怎么来邮局了?取信?”

寇姥姥叹了一声道:“是,我想着你也长大了,也该同家里亲戚报个信儿,走动走动。”

谢璟:“我家里亲戚?”

“嗯,璟儿,姥姥一直没同你说起过,其实你还有个舅舅,他和你娘感情最好。”寇姥姥给他抚了抚头发,慈爱道:“你娘家里算是大户,原在西川,她没嫁人的时候就是我一直伺候,夫人走得早,你娘一手带大了弟弟,因此少爷同她最亲,长姐为母,也不过如此了。”

谢璟怔愣,他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件事,上一世寇姥姥病重离世,他十三岁年纪就开始自己打拼挣一口饭吃,从未想过这世上还有亲人。谢璟喉咙紧了紧,问道:“那,舅舅为什么从不来找我们?”

寇姥姥叹道:“小姐临走前,叮嘱我不要回去,说等你长大成人,再同家中联系。我记得小姐的嘱托,瞧着你大些了,才开始给西川写信,只是邮寄了几封,也不见回信。”

谢璟沉默,现在很多地区邮路不通,别说他们在关外,即便是关内贴足了邮资也很难准确联系到,再加上寇姥姥只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老地址,投递出去,很可能是一封永远无法寄达的信。

谢璟一边替姥姥提着篮子一边搀扶她,慢慢走路回家。

寇姥姥开了个头,谈起过往,干脆打开话匣子一路小声同谢璟讲起他娘家中的事,谢璟认真听着,忽然觉察什么似的,眼角余光微微看了后头。

后面人群熙攘,但过了最繁华的一段路之后,就瞧出一道陌生身影不远不近坠在后头。

谢璟垂眼想了片刻,换了一条路。

路过拐角,谢璟忽然扶着老太太走了进去,寇姥姥奇怪道:“璟儿错了,这不是咱们回家的路……”

谢璟轻捂她嘴,低声道:“姥姥别吭声,您在这等我一会,若是过一阵不见我回来,别回头,从这里抄小路走,立刻去白府东院找九爷。”

寇姥姥脸色发白,拽着他衣袖,嘴唇嗫嚅道:“璟儿别去,你,你走……姥姥腿脚不好,拖累你,你自己跑……”她怕得发抖,却不是为自己,而是担心眼前的男孩。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好不容易以为过了所有磨难,怎会又突然遇上危险?

谢璟推她一下,低声道:“姥姥,你记住我刚才的话。”

谢璟说完,闪身出了巷子。

寇姥姥一双小脚,哪里走得快,篮子丢下也不要了,往前走了几步恍然回神一般,咬牙转身,也跟了出去。她左右是跑不了了,不如出去替她璟儿挡一棍、一枪,豁出一条老命不要了,他们祖孙死也要死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