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小商人(359)

但参谋长来这里目的明确,他要的是军饷。

老教授们心急如焚。

水牛镇确实有宝物,但在老教授们眼中,这些宝物价值远不止金银可比,尤其是最后那个石棺墓穴里,里面铺了一层甲骨、象牙笏板,还有几件极为少见的精美金册,上面书写的西王赏功字内容迹清晰,皆有名称考据,实在难得。

黄先生急得嘴上起泡,一宿宿睡不好。

两日后,九爷派人过来。

九爷听说黄先生和那些大教授们的事之后,就用自己和谢璟的名义,跟参谋长交易的时候,淘金公司里原本应该分到的三成利润,他们没要金银,只要了那些不值钱的“破烂”,所有带文字的甲骨、发黄的象牙笏板,还有书籍古卷、竹简……白家的人把这些全部收拢起来,捐献给了国家。

就连黄先生想要的金册,也另外掏钱买下,参谋长也做了顺水人情,让白家的人带黄先生进去随意挑选,价格随意开了一点——白九爷没拿那些金饼银砖,之前还给了十万大洋,他们早就知足了。

黄先生解了燃眉之急,喜笑颜开。

那些北平来的大教授们更是喜出望外,纷纷给他们二人写文章,赞扬他们一具,称呼他们为爱国商人。

那些文人,但凡有些名气的都有傲骨,即便是砸钱,也不会轻易写什么东西,但是这次却不约而同开始写起白九爷和谢璟的事,各种肉麻的话、歌颂的话,不要钱一般写个不停。

有位极为出名的大学者,不惜笔墨,写了好几篇,文章夸赞了蜀地众人的举动,一时之间白、谢二人的名字时常在报纸、书籍上看到。

这些孤傲的文人有各自的脾气,但也都在用不同方式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个国家。

只要爱国,就都是朋友。

就是他们素未谋面的至交。

三月,春日。

春风一过草木苏。

蜀地山林绿意盎然,树梢枝条抽了新叶,嫩生生、绿汪汪的,透着鲜活。

谢璟身体在休养了一个冬天之后,已经恢复过来。九爷和谢泗泉这一冬天都格外紧张他,一直拘着他在谢府疗养,没放他出门,等到天气暖和了,商议之后才一起带了谢璟外出,找了个踏青的名头,让他跑一跑,也散散心。

众人也没走远,选了一处半山腰上的罗汉寺。

马车晃悠,谢璟掀开车帘往外看,谢泗泉歪歪依在一旁软垫上,拿了一只果子递给他:“瞧什么呢,这一路没什么好看的,等到了地方漂亮些,喏,吃个果子,我尝了,甜的。”

谢璟接过来,放在嘴边啃了一口,“舅舅,那是你之前跟我提过的罗汉寺吗?”

谢泗泉笑道:“对,就是我跟你娘小时候常去的那一处,家里长辈在的时候,我们跟着过去,后来就剩下我和阿姐,她就带我去。”谢沅不在之后,他其实已经很久没去过了,想了片刻才道,“那里素斋很好吃,我记得有一道豆腐酿很不错,你不是爱吃豆腐吗,中午的时候咱们就吃这个。”

一旁的徐骏实在听不下去,道:“璟儿不挑食。”

谢泗泉挑眉:“你什么意思?”

徐骏:“他什么都吃,倒是你,该跟着学学。”

两人常为了一点小事拌嘴,谢璟已经习惯,听见也只坐在一旁笑。

外头有马蹄声靠近,谢璟掀开车帘,就看到了九爷。

九爷今日骑马,弯腰看他,问道:“可累了?”

谢璟摇头,弯着眼睛看他,眸子里浸满笑意。

九爷也扬起唇角,问道:“要不要出来骑马,我带你。”

谢泗泉听见顾不得跟徐骏拌嘴,刚想开口阻止,就见谢璟答应了一声,跳下马车去找白九去了,这二人倒是配合的好,一拉一拽,谢璟就上了白九的马背,策马远去。

谢泗泉喊了两声,也不见回来。

等一行人到了罗汉寺的时候,谢璟脸色红润,骑马吹风也不见什么影响,反而气色更好了些,谢泗泉这才放下心来。

罗汉寺的人跟谢家是旧相识,谢家供奉了香火在这里,待拜完之后,谢泗泉又跟随主持去了一处香室。

他只带了谢璟,带去拜了一块牌位,上面的字用金漆写了“谢沅”名字,笔迹很新。

谢泗泉看着谢璟恭恭敬敬拜过之后,有些出神。

谢璟站在一旁,也不开口,在檀香中等待片刻。

谢泗泉道:“这牌位上以前是没有名字的,我总觉得,贺东亭找到的那个不是阿姐,只要我不认,再找找,或许还能找到。但是我又怕阿姐在外孤单一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才请大师供奉了长生牌。”他轻轻叹了一声,眼神里放下些什么,轻笑道,“现在也算了了一桩心事,阿姐提前去了那边,我们好好过日子,等以后过了三途河,见了她,也不会被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