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梨园惊鸿客(57)

作者: 果喜 阅读记录

这么看来,四爷确实比八爷善于用人。

第29章 入得此门半生筹

太子复位后,太子一党那是得意洋洋,连他自己更是得意忘形。

虽说王公大臣公议推选的八爷彻底与太子位无缘,但是放眼望去,朝中都是他老八的人。这些人可都是曾经推荐八爷的大臣们,太子心里自然不舒服。

这不,他刚一出来,万岁爷就给了他一次考验,选择又一次南巡,而太子留京监国。

太子一瞧,这公报私仇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趁着监国的时候,让大家跪了一地。他看谁都不顺眼,他恨那些关键时刻没有支持自己的大臣,他想把他们通通都撤换掉。然而,真的可以这么做吗?

只见太子手点着他们,恨得咬牙切齿:“行啊你们,你们可真行…”

大臣们跪在地上,个个大气不敢出,任凭太子在那发牢骚。

然而,只埋怨两句自然解不了气。随后的做法,便是将推荐八爷的一些重要大臣全都撤了。

四爷听到消息后,匆匆赶往太子府,劝太子不要大肆报复。可劝说了半天,太子还是听不进去:“老四,你别再劝我了。推举太子的时候,老八他们操纵朝局,你也都看见了。若是再留着这帮人,我岂能心安。”

四爷继续苦口婆心:

“可是这些人都是按照皇阿玛的诏书行事,你将他们无缘无故的都免了官职,皇阿玛也不会同意的。太子爷,你想过后果没有?再说了,没有了他们,一大堆公务不用人处理了?至少也得先选好合适的候选人,再循序渐进地换人吧?”

“好了,你回去吧。”

太子显然油盐不进,四爷也是没辙了。

八爷听说此事后,并没有急。太子这种行为自然会引起大臣们的不满,不用他出头,这帮大臣也会向万岁爷喊冤的。

果然,皇上很快便知道了这件事。可想而知,他肯定不同意太子的做法。在听到这件事后,万岁爷失望道:“朕刚离开,他便开始胡作非为了。”

想来也是,这万岁爷还在位呢,太子也还只是太子,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打击报复了?会不会太早了一些?而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四爷会赶去劝阻,其他人都等着看太子笑话呢。

四爷向来不与太子做对,他必要拦着太子犯糊涂。可是太子因为黄河水患一事,始终认为四爷背着他邀功。面对四爷的劝阻,他又怎会听进去。

话说回来,政治斗争,总是免不了站队的。那些一开始没站在自己阵营里的人,是否全都要打压?天真如太子,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却不去好好评估一下局势,不去估计一下自己的实力。即便把原来八爷党的人全撤了,朝廷难道不运转了?

何况,万岁爷还健在呢,人事大权还没轮到他说了算的地步。而曾经的政敌,要不要用,能不能用,主要还得看人。比如唐太宗上位,大胆启用了不少原太子李承乾的部下,最重用的一个人,便是魏征。前例也证明,唐太宗会用人,魏征也会服从。

只可惜,太子却没有那样的格局,没有那样的胸怀。复位后的他,一门心思排除异己,不图进取,一错再错。当他屡次让万岁爷失望,等待他的,兴许将会再次面临被废的结局。

万岁爷也因为这件事,不得不准备提前回京。他怎么也没料到,太子监国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反思自己的过错,及时的悬崖勒马;而是公报私仇,一再打压之前举荐八爷的一众朝臣。

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太子初次被废时,被关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心性不仅没有得到收敛,还更加的放肆。或许,他在此之前战战兢兢的做了三十年的太子,没人理解他的难处。经历第一次被废后,他将善心收了起来,将野心暴露出来。扬言要打压八阿哥党派的一众人,所以不以国事为重,反而以此来公报私仇,引得众人不满。

只是这么做,未免操之过急。虽说复位后,急需权力,但是此举明显于天理不容,于人事不和,于自身不利。最关键的是,太子从来不懂得反思,只能一步错,步步错,最终酿成大祸。

万岁爷那是一个痛心疾首,在准备回京时,特意问了大臣张廷玉,如果再次废了太子,史官会如何记载。万岁爷这么问,显然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只是仅凭这一点,未免显得小题大做。可太子这越位之举,仅仅只是擅自罢官这么简单吗?他就不怕被兴师问罪?总之,万岁爷再次对太子起了疑心。

其实万岁爷选择南巡,实际上是在试探太子。果然,他这一走,太子便胆大妄为了。

此时太子收到消息,说万岁爷正准备提前回京。莫非,这是兴师问罪来了?而放出消息的则是八爷一党,目的是给太子制造出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就是害怕二次被废,既然怕再次发生,那他必然会想到谋反。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