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后我带邻居们爆红了(31)+番外

作者: 苟剩儿 阅读记录

姜阮听后就觉得事情应当好办些,毕竟皇上都发话了,还特批了人来管这件事,对于这些官儿,想来有人正经的过来办相关事务,他们的履历上也能多一笔业绩。

她一向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两三句就把这看门的差爷给逗乐了。

这差爷看着得有四十岁往上,家中也有儿孙,见姜阮这机灵小丫头不过十六七的模样,却能说会道的,家里大人没过来,男娃也没来,她身后跟着的年轻男女没说过话,想是家中仆役。

一通脑补后,他寻思这姑娘可能是哪个世代行商人家教养出来的闺女,家人肯定都叮嘱过了,这会同他说话不过是走个明面过场而已,便能说的都说了,不能说的也“不小心”提了两嘴。

譬如本县衙专门负责行会商会的官员喜欢吃甜的,譬如打点时最好不要太“夸张”,若是能将钱财换成吃食一类的最好,譬如那官员出身贫寒,最是看不得富人炫耀。

说着说着,穿过九曲长廊,来到一个四方小院里,衙役先进去汇报了一声,然后出来,让姜阮一人进去。

姜阮将他刚“说漏嘴”的注意事项一一记在心中,也承了他的人情,又递过去一两银子。

那衙役接过来后火速收起来,眼角的纹路笑得愈深,小声道:“这怎么好意思呐。”

收钱收的挺快,装兜里了才说不好意思?

姜阮一笑,“您受累了实在,应当的应当的。”

等衙役离去,李香梅小动作的拽了下姜阮,在她耳边低声说:“你一个人进去,能行吗?”她的神色中满是担心。

姜阮拍了拍她的手,“我心里有数,放心吧,况且,这是县衙,又不是吃人的地方,没事的。”

让两人来其实是为了充场面,要不她孤身一人来县衙办手续,叫人看着总不是那么回事儿。

留宋赫和李香梅在门口等着,她一人走到“办公室”门前,门大开着,正对着厅堂内有张木桌子,一个老头伏在桌前奋笔疾书。

姜阮敲了敲门边,脆声使那老头分过注意力来看向她这里,“进来吧。”

“有事先敲门”这是姜阮在现代上班留下的好习惯,不管多大的事火烧眉毛,她都会下意识的先敲门,让屋内的人提前有个“准备”。

可大周没有这个“习俗”,里头的官员先对姜阮有了个好印象——这姑娘挺有教养。

姜阮赚钱后想的都是接下来的发展,也没空给自己置办两身像样的衣裳,穿的依旧是原主留下的,姜木匠不说大富大贵,却从未亏待过她,衣服面料虽不是最好的,却也能看得过眼,不能用寒酸来形容。

这身中规中矩的衣服做工精良,瞧着大方内敛,落在那官员的眼中,心里想的便是姜阮穿着朴素,行事低调。

歪打正着的又是个好印象。

先前通报的衙役已经说过来人所志,姜阮不显唐突,又详细说了一遍自己今日来的目的。

老头先是公事公办的询问了她所需文书是否齐全带来,行会主要经营,地理位置,大约人数。

姜阮依次回答。

对方又问了是否对商户税务悉知,这点她不太清楚。

老头跟她详说了一番。

许是平日里来“办业务”的都是男子,很少有姜阮这样岁数小的,还是姑娘家,又或许是他这官职平时不咋跟人聊天接触,整日就是枯燥的处理文书,正事儿说完后,老头又有意无意的打开了话匣子。

就当下京城商业体系谈到江南沿海地区,又说了时下物价偏高等等,姜阮很无语,但又不能甩脸子,只能硬着头皮陪他往下聊。

她在现代经常看财经杂志和节目,虽然没有铭记在脑海中,却足够应付这个“老年不得志”话痨的官员。

这老头一开始觉得自己“说多了”,小丫头或许不懂,跟她说了又能如何呢,结果,姜阮在他说了上句就能接了下句,比往常来的那些“粗俗”的商人不知好上多少倍,于是越说越有劲头。

直至半个时辰过后,他才突觉忘了正事,掩饰性的咳嗽了一声,查看过姜阮带来的租房契书和身份文书以及经商范围,拿出两张有关成立行会的契约,简单说了下,双方签好字后,他分别盖上章 ,姜阮留一份,县衙留一份存档。

如此,越时娱乐行会现是正儿八经登记过的商户个体了。

临走时,这老头和蔼的笑了笑,“小丫头,从商亦难,前路或是坎坷,或是曲折,万莫忘了初心。”

这位年过六十的老人在京城这么大的地界里只是个负责管商的小官员,衙役说他出身贫寒,想来是自己寒窗苦读才考了功名,当初心中应是满心壮志想要出人头地,不曾想几十年了还是个芝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