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乌金坠(26)

颐行本以为安乐堂里到处是尸首,难免有不洁的气味,可转了一圈,病榻上只有两个人,走廊和屋子里充斥着药香,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这里当差的人也不多,除了高阳,还有一个小太监并两位嬷嬷。最没出息的地方犯不上勾心斗角,所以这安乐堂,于颐行来说倒是真正的安乐去处。

生死转眼,当然也是到了这里才见识。

一个小宫女方十四五岁光景,生得矮小瘦弱,因续不上来气儿被送到这里。先前的太医正是来给她瞧病的,谁知药越吃病情越严重,傍晚的时候还睁开眼,看见颐行叫了声“姐姐”,等到戌正前后一句话没交代,就伸腿去了。

颐行是善性人,因为她一声姐姐掉了几滴眼泪。

顾嬷嬷说可怜,“这小娟子没了爹妈,是叔婶舍饭长大的。现如今走了,家里人哪里管她,将来烧成了一捧灰,就是个无主的孤魂啊。”

颐行听了愈发可怜她。

净乐堂的人来了,粗手大脚拿白布一裹,一个扛头一个扛脚,把人搬了出去。颐行呆呆目送他们走远,小娟的大辫子垂下来,在搬运的太监鞋面上蹭着,却没人管得那些了。

家人不收领,更别谈祭拜她。颐行琢磨了下,安乐堂里供了药王菩萨,香火蜡烛全有,连纸钱都是现成的。宫里原不许随意焚烧,但安乐堂这地方山高皇帝远,干什么都不会落人眼。

于是壮起胆,拿宣纸做了个包袱,挑各宫下钥之后再没人走动了,到金水河畔槐树底下刨了个小坑,点燃了一沓瘗钱。

小小的火光照亮了她的脸,她合什拜了拜,“小娟,我给你送点儿买路钱。”然后喃喃祝祷,“出门须仔细,不比在家时,火里翻身转,诸佛不能知。”

说悲痛,当然算不上,不过是对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唏嘘罢了。

颐行小心着火势,一张一张捏了金箔纸放下去。本以为动静不大,不会引得人来的,可眼尾的余光里,忽然出现了一双皂靴。

那皂靴的主人有道好听的声线,泠泠如刀锋冷露般,不讲情面地丢出了一句话——

“宫里烧包袱是杀头的罪过,你活腻味了?”

第13章

颐行扭头看,那人穿着一件石青色的夹袍,箭袖规整地挽着。因天色昏暗,他身量又高,纸钱燃烧的火光堪堪投射在他胸口,他的面目掩藏在黑暗里,看不真切。

颐行心头一阵急跳,恰好包袱也烧得差不多了,于是胡乱踩灭了火堆,踩得火星子四溅,一面搓着手说:“谙达,我是才进宫的,不懂宫里规矩。这地方是哪儿,您一定知道,今儿刚走了一个小宫女,我看她可怜……”

“可怜别人,就得搭上自己的性命,你不怕?”那人说完,似乎才意识到她对他的称呼,奇异道,“你叫我什么?谙达?”

谙达是兄弟的意思,宫里一般用作套近乎时,对太监的称呼。

很显然,颐行的这句“谙达”叫错了,这人应该不是太监,所以才对这两个字针扎似的敏感。

她开始快速思考,他究竟是什么来历。宫里下钥之后,满紫禁城连皇帝在内只有八个男人,四名乾清门侍卫、两名太医、一名奏事官。且入夜后这些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太监看管,再怎么松散,也不能闲庭信步走到安乐堂地界来吧!

颐行侧目打量了他一眼,最后一点火星也熄灭了,只看见个朦胧的影子。想起先前慌乱中的一瞥,记得他的衣着没什么特别之处,夹袍是素缎,连一个纹样也没有,除了身条生得挺拔,要说他是个太监,她也能信。

无论如何,叫人拿住了就得好好打商量,终归人无完人嘛。

颐行挤出个笑模样,掖着手说:“宫里好像也有定规,留宫值守的侍卫官员,不能趁着夜色瞎溜达。我没见过您,您一定不在这附近当差吧?您看这样好不好,我违例烧包袱是我的不对,您不在值上当班,跑到这儿来遛弯儿也是您的不是。咱们两下里相抵,您不捉拿我,我也不告发您,权当交个朋友了,您说成不成?”

“权当交个朋友?”对面的人认真思索了下,“你怎么就认定我违抗了宫规呢?”

颐行说:“要不怎么的,恕我眼拙,难道您是皇上?”

对方显然被她问住了,迟疑了下才道不是,“太医夜间可以出诊,我原本是来给那个小宫女瞧病的,没想到她人已经走了。”

颐行哦了声,“原来是太医呀,那更知道我们的难处了。那小丫头子多可怜,连个发送的亲人都没有,您人俊心善,哪儿能不体谅呢。”

就这么三言两语,给人扣上了一顶漂亮的高帽子。

上一篇:明目张胆的偏爱 下一篇:低温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