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拾遗(114)

作者: 婧妤 阅读记录

稍加思索的苏轼,即刻下令,召集三班衙役和一些学子壮丁冒着大雨疏通连接西湖和钱塘江的口子,以及连接钱塘江和长江的口子。并在纵横交错的关键点上安排了人手。

此番投入人力差不多有六千人,樊玄子预测,雨势会加大,三千人抓紧时间扩宽河口,三千人挖土垒坝。各官吏负责一处防御点。

水推着水前行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雨中干活的艰辛也不是常人能感受的。虽然人多,但洪水大有喷涌之势。这么下去杭州城还是危矣。

第三日,眼前雨幕如帘,戴着蓑笠的苏轼与樊玄子站在西湖边的一处望火楼上府视,钱塘江水浩浩汤汤,主簿匆匆来报:“大人,雨势太大,有工人失足跌入水中,幸好救了上来。”

苏轼的心情上下急转,最后松了一口气。樊玄子再谏言:“大人,让他们停手罢,太危险了,用处也不大了。”苏轼急问:“倘若停了,那岂不是等着洪水淹城?”

樊玄子摇头:“如今雨势太大,积水已多。挖土垒坝的别停,其余人也去挖土,只是这人手恐怕不够。”

苏大学士点了点头,传令道:“张主簿,快速通知加调壮丁一千,再从扩渠道中抽一千人,用于搬运。”章杰原本告假在家,此时也来到苏轼面前要求做点甚么,苏大人将他派去了清河坊。

清河坊正是幽篁楼所在之地。那地势较高,坊内仅一河道。苏轼还是惦记着他的安全,快要娶妻的人,总不好涉险。

这时杭州团练使领着五千厢军入城,来得正是时候,苏轼安排了人手,心下有了些底气。

杭州城雨势果然如樊玄子预料那般,越下越大。幽篁楼终于清冷了。全城百姓自知州下令急调壮丁起便自发挖土的挖土,搬运的搬运,织麻袋的织麻袋,麻布用完了便用粗布。老弱妇孺便在家里做饭,苏轼用杭州各坊为单位,规定了三次吃饭和休息时间。

官民一心,让苏轼瞬间回到了许多年前的徐州。樊玄子也为之欣慰。蔡云英来送饭了。这几天都是她来送吃食。他们的知州大人又如同十六年前的徐州那般就地搭了个帐篷住在西湖旁。樊玄子只好同住。

云英一日三顿的来送,可苏轼一般只吃两顿,其余时间都在调度,或者亲自搬运。每当苏大人不吃,她便不会打开饭篮子,也没比苏轼少操心少干活的樊玄子一脸不满。

第一次,蔡云英便笑眯眯地说道:“师傅,云儿懂,苏大人一介书生都有如此魄力,您这一身傲骨岂甘人后?可云儿心疼师傅,您还是喝点水再去罢。”

樊玄子气急却无语。喝了水又冲进了大雨。第二次,蔡云英换了个说辞,不夸魄力,夸功夫身手。总之总有办法教樊玄子不好独自休息。

可怜樊玄子也是已近花甲之年的人啰。

两日后,连下了五天的大雨终于小了,有了停雨的迹象。苏轼又调了两千人去扩宽入河口和入海口,尽力将水引流。紧张了五天的杭州城悄悄松了一口气。

然而,许多人病倒了。连日的劳作,身体孱弱的学子顶不住,病倒了不少。大多风寒入体,倒是不大要紧,调养调养就好了。

苏轼却不敢放松警惕,问了樊玄子气象如何,直到樊玄子说雨势将停他才彻底松了一口气。高大甚至有些微胖的身体倒了下去。不用说,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这五日下来,不病倒那才是奇事。

知州大人的家属还在来杭州的路上,身边并没有贴心体己的人,蔡云英想了想要收拾东西,住进府衙。让樊玄子简单两个字便拦住了,那两字是:“胡闹!”

蔡云英听罢黯然失神:“是啊,我是他甚么人,怎入得了府衙,做得了这些事。”樊玄子见状叹了口气安慰道:“云儿,为师在,莫急莫怕。”

顿了顿,又说道:“那个,章家也在杭州定居了,章三的婚事让大水挡了这么些天,早晚是要来的,都在一个城里住着,云儿你又负盛名,他迟早要与你相见的,你真的放下了?”蔡云英点了点头。

“师傅,三哥与我已经见过了。”这倒让樊玄子有些意外,看着蔡云英决绝的脸,他问道:“你恨吗?其实,章三也只是懦弱了些。”

樊玄子很想告诉蔡云英全部真相,可他不能。他的云儿已经这般可怜了,她不该再承受更多。他只希望她的心中没有怨恨,平和安康过一辈子。

“不恨。师傅安心。三哥与我只是有缘无份而已。只是,鸾鸾在他家,我有些挂心。”能让蔡云英挂心的人已经不多了。

“哦?白大伯家的小孙女?”蔡云英点了点头。“她怎到了章家?”云英思考了一下,答道:“云儿亦不知,鸾鸾自小便仰慕三哥,想来是她愿意的罢。”

上一篇:诱妻为宠 下一篇: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