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拾遗(136)

作者: 婧妤 阅读记录

待到了目的地,看大门院墙是所年代比较久远的老宅,青灰色砖墙,中间砌着一扇同色大门,近看却是木质。一般来说,不用原木色,便会涂成红色,所谓朱门高户。可这园子却涂成了青灰色,这主人有些与众不同。

苏轼询问这园子的来历,素问为众人解惑。这园子说来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始建人不详,晋朝孝帝时期是谢氏旁支的别院,专种兰花,据闻深受当朝皇室、后宫喜爱。东晋覆灭后,宋武帝刘裕本意要将这满园兰花给烧了,那谢氏也是有些轴,竟自焚保园。

宋武帝虽是个大杀四方的武人,但也感慨其惜花爱国之心,便留下这园子,只是兰花娇贵,一般人不善种,北方魏国虎视眈眈,武帝的心思不可能放在这园子上,幸好,武帝有一侄子,与其他刘氏子弟不一样,好文,便请了恩典得了这园子。

原以为这满园兰花将会成为华夏盛景,好景不长,南北朝时期的动乱没有给它们安稳的沃土,终究是败了。辗转几朝,到本朝时,是一个郭姓员外的宅子,近些年郭家经营不善听说卖了,这如月园应该就是新主人刚刚修葺的。

众人倒是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园子背后有这些许故事,苏轼听完负手,赞赏地看着素问道:“素问姑娘好学识。苏某亦听过这段旧事。没想到故事中的园子便在眼前。刘季伯和王谢两家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代表,许是心心相惜,才让他去请了这恩典罢。只可惜,这花生逢乱世,生不逢时呐。”

樊玄子不知这苏大人口中的“刘季伯”是谁,向信更是一头雾水,琴操见师傅凑过来问道:“云,嗯,徒儿,这刘季伯是谁?”琴操面不改色回答:“便是阿姐口中刘裕的侄子刘义庆。”两人这才恍然大悟。

苏轼闻言也向琴操投向了赞许的目光。琴操脸色微红,低眉道:“妾,只知刘义庆此人,可不知这旧事。如今听来,倒觉得是个悲伤的故事。咱们快进去瞧瞧罢。”

“对,瞧瞧去。好好看看是个甚么热闹胜过了苏某的节目。”苏轼虽说得好似要去一教高下,语气却是轻松调侃。众人也就进了门。

路上,素问回想着苏轼的话,叹道:花岂有生不逢时。花的命运左右是掌握在人手中,可不管那人是逢时或不逢时。

这园子在外头看来,真就平平无奇,过了石屏,便是别有洞天。地上有无数花灯引路,与普通花灯不一样的是,它发出的光不是单色的。这也不是没有的事,红灯笼和白灯笼发出的光就不一样,而此间,并不止红白两色,而是五彩斑斓。只是照得不那么通明。

做工不算巧妙,但这心思却是玲珑。

这些显然不是这园中的精妙之处。几人随着人流继续往里走。终于眼前变得光亮起来,看来谜底就要揭开了。樊玄子却是停下了脚步,琴操担心地问道:“师傅,怎突然停了?可是身体有何不妥?来让阿姐瞧瞧。”

素问闻言往前几步来到琴操身旁,另一旁的苏轼离樊玄子最近,看起来,并无异常。樊玄子叉着腰一摆手:“为师无碍,只是想到一事,想与你们说道说道。”

乌龙一场,素问又默默退回,在她身后是向信。一路上基本都是樊玄子开路,苏轼不紧不慢走在琴操两侧或稍前,素问有意往后退一退,明眼人都看得出用意。向信随在其后,这也不消说,哪能让小娘子断后呢。

“这一路上虽色彩斑斓,但都昏暗,想来是要衬托这谜底罢。”樊玄子说道。苏轼听了立刻瞪着眼睛说:“煞有其事的,以为你要说甚呢,谜底都在眼前了,衬不衬托的有甚要紧。”

“我不就想到甚么就说甚么嘛,谁煞有其事了,你自己想岔了反倒赖起我来,这一方父母官,还有没有些立场了。”樊玄子碎碎念道。他确实也没故作姿态,不过是恰巧想说些甚么,苏轼一时语塞。

琴操见两人模样,像两个老友相互闹着玩,不禁心中一暖,笑得很甜。

再往里走,人变得多了起来。向信身材高大,他最先透过人山人海他能看见被人群包裹着的是一些奇怪的,他一时找不到词来描绘他所看到的。苏轼也未曾见过,他和向信对了一眼,相视摇头。

樊玄子亦是不高大,看不到那物件,直问到底是甚么。两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半晌苏轼才勉强解释道:“像灯笼。”樊玄子心里嘀咕,灯笼有甚好看的。至于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么。

三人看不到,苏轼和向信想法让他们看到。苏轼四处观望可有高处,发现高处都是人,向信寻思的却是往里挤,但两个方法似乎都行不通。就在众人踌躇间。人群让开了一条道。视线豁然开朗。

上一篇:诱妻为宠 下一篇: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