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拾遗(35)

作者: 婧妤 阅读记录

皇帝震怒了。王安石知晓。

可他还是得为众多大臣,甚至要为赵世居说项,别无选择。李士宁在东府一住就是半年,不是甚么秘密。王赵二人交往甚密亦不是秘密。即便以前是,如今也该传到皇帝耳中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越是逃避,则越显得心虚。与其授人以柄,不如反客为主。

大宋朝对于皇室宗亲的主张是养着,给予钱、名和特权,只不给予实权。皇室子弟学问可好,才能如何,天子不关心,亦不需要其忧国忧民,宗亲需要做的便是安享富贵。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立国百余年,也没有宗亲闹出特大事件,他们一无野心二无条件。当个富贵闲人,也无不好。

然而,这次,竟然从一个平民谋反案子中牵扯出这许多大臣,进而还牵扯出赵氏宗亲,这让神宗皇帝震撼而又气愤。

他心中明白王安石能帮赵世居说项就是澄清自己。能将其排除在外亦是他所希望的。可为什么当他幽幽地看着这个倔强的身影时,荒凉之感会油然而生呢。

四目相对,王安石能感受得到皇帝的气息,那气息如一道道芒刺,直击心口。他没有再说话,就那么等着,等神宗皇帝平复心情。

“介甫,你何意定要保下王巩。可知你自身难保么?”大家言语间,广袖轻扫,收于身侧。

“陛下,非臣要保他王巩,臣要保的是时局安稳。今交州初定,辽国议边,气象初平,新法得复。臣实不欲再使百官以天下乱象为由而诟病新法。”

王安石言辞恳切,可大家在心里接了一句:“亦不欲使人诟病变法者。”他转过身去,想起日前蔡熠的折子,寻思着,让民众生了这偏听生暗的印象确实不好,于是缓和了语气:“介甫,新法之事,你还需多多费心。”

慈宁殿中,神宗皇帝带了邓绾、张茂则给太皇太后请安。

殿中邓绾请言,太后许之。

“禀太皇太后,旧年余姚县出土一座赵国古碑,原本无甚特别,不久从余姚县流传出一个传言,言古碑本为镇魔之用,现今碑倒魔出,须得肖氏戴钺平之。这肖氏代戉可是赵啊。”

“大胆邓绾,你可是在妄论皇室?”太皇太后一声呵斥,吓得邓绾伏身跪地。

“太皇太后息怒,微臣不敢。微臣所言均是市井所传,而传此流言者,李士宁是也。此人妄图挑拨皇室平和,唆使赵世居谋反,罪无可恕,死不足惜。而赵世居身为皇室,深受皇恩,居然任人唆使,买通医痊刘通,意图给,给陛下下毒,如此行径何以以皇室自居。”

太皇太后听到下毒二字时,差点昏厥过去。这种形势,若无证据皇帝是不会带邓绾来见自己的。于是,她没有追问。

待太皇太后平复了,方才出了殿门的张茂则入来,手中多了一方锦盒。盒中所置是一把刀。

“皇儿何意?”若不是持刀的是张茂则,她这疑惑的语气便要换成肃杀之气了。

“皇祖母,此刀是从世居家中查获。据邓卿查证,乃李士宁元夕所赠。”

“哦,是吗,即便如此,又有何意?”

神宗皇帝听言不紧不慢,拿了刀,将刀抽出了一些,呈给太皇太后:“皇祖母,这不是普通的刀,而是钑龙刀!”

太皇太后睁大了双眼扶着椅子站了起来,走到张茂则面前,张都知将锦盒举过头顶,一只颤抖的手抚上钑龙刀的刀鞘,目光随着手缓缓移动。

“大郎,这,这真是钑龙刀?”太皇太后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孙儿岂敢欺瞒祖母,此刀正是传说中的钑龙刀。万万没想到竟到了李士宁手中,而他将刀赠予了世居。”

殿外,一阵风吹过屋檐下的灯笼。太皇太后摒去了众人,只留下大家一人。

次日,神宗皇帝先早早去给两位太后请了安,才上了早朝。朝上,吕惠卿奏本,赵世居与李逢、李士宁勾结谋反证据确凿,皇帝应该按照国法严惩,对于涉案的朝臣二十六人、朝外九人均不应宽待。

王安石也进言:“吾朝自开国以来,奉行宽仁之法,以孝悌立国。国法有度,孝悌为先。赵世居是宗室亦是兄弟,实不应与李逢、李士宁之流一概而论。”

神宗皇帝眉头微皱,吕惠卿听得却眉梢见喜,接口道:“王章事是在为赵将军开脱还是为自己开罪?”

王安石欲反驳,吕惠卿当然不给机会,接着说:“谁人不知王章事很是欣赏那李士宁,李士宁在府上一住便是半年之久,大将军赵世居也与王相相熟,你等终日相处,莫非你对这两人谋反之事便一概不知?”

王安石知道朝中大臣定会有微词,但昨日垂拱殿中的一番对峙,皇帝没有理由怀疑自己,吕惠卿好歹是自己一手提拔,居然一点旧恩都不念,在紫宸殿上将自己逼迫至此。

上一篇:诱妻为宠 下一篇: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