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墨桑(807)

“她一听就明白了,就选了应天府城里。

“她这样明白,后头的事儿,就都顺当得很,宅子是她看着买下的,我问她是置办田产,还是铺子,她只要了间针线铺,说她就懂点儿针线,又要了一百亩田,再多她就不要了,说已经够吃用了,再多用不着。你交待过,一切随她心意,我跟小福就没多劝。

“说起来也是巧,我和小福陪她往应天府的路上,一大清早起来赶路,路过一片乱葬岗子,听到哭声,开头还以为是猫儿叫,弱得很,我和小福都没理会,是艳娘,说听着像是孩子。

“小福过去一看,还真是个刚生下来的孩子,脐带都还新鲜着呢,是个丫头,用一把麦秸裹着,连块破布都没有。

“小福拿回来,艳娘当时就搂在怀里了,我和小福紧着赶路,好在那一路人烟稠密,走了一个来时辰就有个小镇子,现买了包被小衣服,又找人喂了奶。之后,又找到了位奶娘,一路带着,到的应天府。

“因为这个孩子,我和小福多停了几天,把一切都收拾停当,又典了个三十来岁的婆子,好帮艳娘做做家务。

“临回来前,我又往应天府衙去了一趟。

“巧得很,应天府这位新到任的府尹,是位翰林,一提大当家,客气得不得了,我就把艳娘安顿在应天府的事儿说了,请他留心看护一二,艳娘孤身一人,又是外来的,别让人欺负了。

“后头,收到老孟的信,我和小福算着日子,又多留了一天,才赶过来。

“艳娘一心都在那孩子身上,那孩子是个有福运的。”

李桑柔凝神听完,慢慢呼出口气,”你辛苦了,回去好好歇着吧。”

李桑柔再看向一直低着头的卫福,“你也回去歇着吧,别再多想。”

“嗯。”卫福站起来,垂头出了船舱门口,顿住步,深吸了口气,抬起头,过了跳板,上了旁边一条船。

从今往后,他再一次,了无牵挂。

第二天一早,大常带着大头,黑马带着小陆子,一南一北,去查看递铺,孟彦清带着几个人,往附近府县查看米粮行,李桑柔和蚂蚱、窜条,进了宿迁城,一路逛向宿迁城派送铺。

一大清早,从码头起,就是人挤着人,担子碰着担子。

李桑柔和蚂蚱、窜条随着人群往前挪动。

“这是赶上逢集了?”蚂蚱被一筐青菜撞了小腿,赶紧往窜条身边挤了挤。

“这是县城,又不是乡下,逢什么集?还赶上逢集了,净说傻话。”窜条斜瞥了蚂蚱一眼。

“不是逢集,哪儿来这么多人?县城怎么啦?县城就不能逢集了?不逢集,难道这县城里,天天这么多人?”蚂蚱又被挤了一下。

“也是。”窜条挠头了,“咱问问。”窜条话音没落,就转头问上了旁边的老汉,“大爷,这咋这么多人?今儿是啥日子?”

“哪有啥日子!天天这样!”老汉乐了,露出一嘴豁牙,“天下太平了!哪能不热闹?咱宿迁可是大县,风水宝地!”

“天天这样!那可真是风水宝地!”窜条啧了一声,踮着脚往前看了看。

唉,这人挤人人挨人,热闹是热闹了,可走不动路啊!

李桑柔在人群中逛的悠游自在。

一路走一路看,顺便买了几包麻糖,太阳高高升起时,三个人逛到了顺风派送铺门口。

围着黑铁铸造的巨大旗杆座儿,排了十来个人,寄信寄东西,买报。

李桑柔跨进门槛,一眼先看到了正利落钉着小件盒子的杨大石。

李桑柔挨着门框站住,打量着杨大石。

杨大石长高了不少,戴着幞头,穿着件靛青细布棉袄,袖口高高挽起,干脆利落,手脚极快的钉着盒子。

旁边,老杨嫂子正忙着数大钱收大钱,写单子写收条。

老杨嫂子比李桑柔上次见到时略胖了些,显得年青了许多,和杨大石比起来,老杨嫂子的动作就显得慢了,却明显极其仔细。

老杨嫂子另一边,上次还拖着鼻涕的杨家老二站在张小凳子上,正将一厚摞朝报、晚报一份份分出来。

李桑柔看了片刻,悄悄出了派送铺,接着往前逛。

午初前后,李桑柔从街那头再逛回来,派送铺门口的队伍已经不见了,街上的人也少了许多。

李桑柔再次迈进派送铺门槛。

“小娘子……”

正坐着说话的老杨嫂子和大儿子杨大石忙站起来笑迎,一句小娘子没说完,看清是李桑柔,老杨嫂子惊喜无比,“是大当家!快坐快坐,大石,快给大当家沏茶,快拿点心!”

“大当家!”杨大石急忙长揖见了礼,推着把竹椅过来。

“不必客气,我路过这里,过来看看。大石不是跟着邹大掌柜的吗?”李桑柔欠身还了礼,坐到竹椅上。

上一篇:公主来种田啦 下一篇:树下有片红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