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见鬼![三国](458)+番外

因少时的莽撞与吃到的教训太深刻,张春华至今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笨蛋,她愿意去倾听聪明人的主意,但她又是个梗脾气的笨蛋,所以一旦自己拿定主意,除非聪明人说出有理有据的道理来,否则轻易不会动摇她的决定。

鬼将们可不知道张春华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就连曹操,在私底下与荀彧聊天时会赞扬秋实的眼界与谋略。“秋实性子豁达,知道难得糊涂,登上帝位以后,还能保持本心,愿意倾听,善于纳谏,明辨是非。朝野之中,也曾有触怒孤的反对者,孤身居高位,杀伐果断,却也落下了独断自刚的名声。孤原以为秋实脾性暴烈,最是不耐烦这些文人酸儒,她能忍耐到现在,实在难得。”

张春华可不是真的忍耐了文人酸儒,她最喜欢做的就是打脸了,直接杀死哪有正面打脸令人感到愉悦和爽快?

反对她通过考核选纳人才的,真材实料如何,来考考就知道了,成绩是最直观的。

同样的经义,为何别人家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你家号称大族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小辈?

歧视女子出来做事,认定女子不安于室是祸根,在家相夫教子的女子才是好的,日后别人家的闺女眼界宽广有更多机会去学习,去结交才女,你家的闺女只能在内宅里做个短视的妇人。

这些潜移默化的效果,一年两年体现不出来,可是五年,十年以后,整个天下,尤其是洛阳帝都,都会是不同的风貌。

张春华并没有因自己是女性掌权而偏袒女子胜过男子,她所给予的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以及力所能及的公平。

而士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官职,心思更为细腻的女官更适合来担任,犯错的几率也更小。

张春华这话一说,司马懿又要悄声嘀咕“慈母多败儿了”,而他们夫妻两人,真正纵着司马昭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司马懿说道:“秋实十一岁为将,十二岁带兵打仗,十五岁远征乌桓,十八岁做一州之牧,十五岁,不小了,若昭儿还是像以前这样浑浑噩噩混日子,等他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极有可能会一事无成,说不定到那时候他还会怨我们。”

司马昭忙叫道:“什么叫一事无成了,我也是很聪明的,我没浑浑噩噩度日,更不会在以后怨阿父和娘亲。”

然而他确实,至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司马昭原先觉得自己就这么做个闲散纨绔子王爷也挺好,他兄长才能出众,对他又好,日后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过得美滋滋。

而司马懿则认为,幼子天赋不比长子差,放着一个好苗子就这样整日里混混,太可惜。

张春华对此心大的很:“以后想做什么,到了岁数自然就会想通的,我当初不也浑浑噩噩,刚开始是想救出阿父阿娘,后来是想要不被拘束在后宅,至于对天下,对黎民,也是后来遇上的人,遇上的事,我才有了自己的追求。”

司马懿不说话了,他自己是属于开窍早的,幼年时乡里的灾难令十室九空,兵祸、饥荒,四野尸骨骷髅,江山倾覆贼手,那时候他与大哥一起保护宗亲,迁徙家人,为的就是在乱世之中谋求生存,他们监督弟弟们用心进学,自身也孜孜不倦,为的就是胸口上燃烧的一团火,想要寻一明主,纵自己所能,臣之辅之,结束这乱世,开太平之景!

那时候,他痛恨外戚专权,厌恶宦官把持朝政蒙蔽帝王,对汉室仍存在幻想,希望帝王能英明神武,不沉溺后宫女色,明辨忠臣与奸佞。

他也没想过,不过二十余年,坐在后位上的人会变成他自己。

司马昭悄声询问张春华道:“阿父在干什么?”

张春华转头看了一眼,含笑说道:“看他这心绪起伏,悲伤春秋,又回忆往昔的恍惚模样,怕不是儒病犯了?”

司马懿身上传统儒士的臭毛病,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上,司马昭首当其冲,他撇了撇嘴,他那传统的老父亲哟!

张春华低声嘱咐道:“仲达与子元都娇弱的很,与我们不一样,你要学会克制。你以后的王妃王元姬,也是个弱女子,需要要将她当作娇花来呵护,才能不伤着她,天生力气大不是坏事,但是一定要会控制自己的力量。”

司马昭认真点头:“娘亲放心,我可小心了。”

“那你还气仲达?”

“我错了,以后再不气阿父了,”司马昭心头一凌,严肃说道。

“行吧,忙你的事去吧,此后的事,我会处理的,”张春华松了口,放走了自己二子,转而见鬼将亲信们来与自己汇报说结果,微微诧异。

曹植指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