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50)+番外

“对了,给五丫头那边送些冰过去吧,她年纪小,又是个休弱多病的。”生母没了,她这个嫡母总该多些关心才是。

妈妈笑着点头,“夫人真是心慈,我也觉得五姑娘最招人疼,话不多。”

张氏冷笑一声,“话虽不多,却不知她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罢了,反正年纪还小,三丫头那边就照前面吩咐的办,至于她的嫁衣,就让她自己作吧。腿摔坏了,整日躺着做些有意义的针线才好打发时间。”

妈妈微微一愣,眼下离三姑娘出阁的日子不远了,她能做好么?

张氏斜眼看着她,“她不是自负针线功夫好么?自己的嫁衣都不能做好,还能做什么?”

说完给了妈妈一个警告的眼神,倘或再帮着三丫头说话,可就没好果子吃了。那妈妈一怔,慌忙垂下头。昨儿晚上,柳姨娘偷偷塞给她一包银子,这事儿希望不要被夫人发现,否则,……

昨儿张氏去看嫂子,童若瑶好奇地看着她手上的帕子,笑道:“原来二姐姐的针线也这样好,还非得叫我给她做裙子。”

张氏昨儿手上那张帕子,是童若绾孝敬她的,她当时好奇一问,没想到童若瑶随口说道:“二姐夫身上带着的荷包,做的十分精巧,我想定是二姐姐做的。二姐姐竟然骗我,还说她针线不好来着。”

孙博文随身携带的荷包,难不成童若秋会叫其他人做?张氏可是特别叮嘱过童若秋,孙博文的贴身衣裳都叫她自己打点的。

张氏皮笑肉不笑,“他身上的荷包你倒看的仔细?”

“说来也是二姐夫拿我逗乐,非说是捡来的,还要我去问问是谁丢的。婶子,你说好笑不好笑,荷包这样的随身物,怎么会掉呢?都是用绳子套在衣服上的。”说着好像还觉得好笑,又笑了笑。“二姐夫和二姐姐真是伉俪情深。”

张氏当时就窝了火,不是碍着在嫂子屋里,只怕就要叫童若绾说来问个清楚明白。这三丫头如此不死心,章亏童若秋回门那天紧盯着,如若不这样,只怕瞒也是瞒不住了,那天本就还有其他亲戚也来了。

想到这里,张氏气得就去童若绾屋里,到了门口却又镇定下来。望着里头日渐消瘦的童若绾,想到下人去郑家打听的结果,慢慢退出来。

“算着日子还长着,你也别担心。”张氏的确是觉得日子太长了,恨不能明儿就把童若绾送去郑家,更恨不能从来就没有一个童若绾,如果不是老太太拦着,她最好的去处应该是童家祖藉蜀地。

妈妈应下,便退出去,张氏觉得热又叫外面候着的丫头去盛了一盅冰镇梅子汤来,刚喝了两口,只见童二老爷从外面进来。

“叫人去给二丫头说一声,明儿你没事去瞧瞧她。”顿了顿又道,“亲家今年才来上京,这几日天气热,给他们送些消暑的东西。我去见老太太。”

张氏笑道:“多谢老爷费心,还记着秋儿。”

童二老爷没接话,转身便出去了。张氏心里诧异,才想起刚刚见童二老爷的神情,好像脸色不太好。可想到他主动关心女儿一次,也没在意。女儿嫁得好,本该多多操些心的,像那些不安分,不值得心疼的,就该远远地打发了。

童二老爷一走,张氏叫立刻传人去地窖,看看要怎样才能将冰块送过去。这大热天的,虽然不远,只怕路上也要融化掉许多。后来人说,用木箱子装了,外面用棉花被子包住,路上快些倒也能成,就是不知孙府有没有地窖搁置。

张氏洋洋得意地道:“咱们家都有地窖,他们府上怎么会没有?”“夫人不知,如果没有存放过冰块,也不知要运多少过去才能保存着……”

意思是送多了,这边地窖里少了,只怕也融化的快,张氏想了想,便叫少装一些,以后热了再送去,她也能多上孙家走动走动。这送礼,也不在于贵重,而在于是否有用。童若秋回门那日赵夫人备了那些好东西,想来孙家这些年发达了,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她张氏也拿不出特别好的了。

周氏对童若瑶想出的办法有些质疑,这都过去两天了,也不见那边有动作。手里的针线拿起又放下,童若瑶起身倒了杯茶送来,“娘放心吧,婶子或许没有转过弯,但若是老太太知道了……”

正说着,小玉给老太太送东西过去正回来了:“二夫人叫人开了地窖,二老爷还说待会儿送些冰块过来,我想着咱们也用冰块做些冰镇的,陈妈妈听说就出去了,让我给夫人说一声。”

童若瑶朝周氏微微一笑,望着小玉问道:“二老爷在老太太屋里?”

“是啊,老太太和二老爷的脸色都不好看,我送过去就回来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只偶尔听到还提到了咱们老爷。”小玉很担心的样子。

童若瑶也蹙着眉头,周氏道:“好了你也坐下歇歇,大热天的让你送东西。”

小玉笑盈盈地点头,她知道周氏和童若瑶很随和,和她们相处久了,更能体会出大夫人和四姑娘是真心实意待她。

那日童若秋发现童若绾身上带了玉佩,老太太便将所有在场的人都叫进去,下了封口令不许说出去。可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是会传出什么风声。何况,童若瑶也给了张氏暗示,孙博文带着童若绾送的荷包招摇过市,外人不认得那些针线,府里的人总会有一两个熟悉的吧?

老太太在乎童家的名声,所以想将这事儿瞒下去,还立刻就同意了童若绾和郑家的婚事。然而外头已经议论起来,赵夫人大概还不知道,周氏和赵夫人接触又不多,最好的还是由张氏开口告诉赵夫人。

赵夫人心疼儿子,自是不愿她儿子才来上京,就传出什么不好的话来,何况孙博文刚刚新婚,再传出什么,那孙博文可就沦落成沉迷女色的无用之辈。赵夫人爱子心切也罢,总会想办法杜绝,若是再稍稍敲打敲打,或者露点儿什么口风。

这莫须有张冠李戴的事儿,她自然会去解决,孙大人不在上京,可孙家在上京并非势单力薄。黄大人不好得罪,郑大人却极好打压了,再说,黄大人门下之人也不止郑大人一个,黄大人真的会护着郑大人么?

一开始童若瑶倒是想到了这些,可又觉得不可行。毕竟对于孙博文这样的纨绔公子哥来说,传出点儿什么花边新闻并不会引起大的影响。但张氏爱女心切,老太太注重名誉,自然会想法子让赵夫人插手这事儿。说动了赵夫人,就等于说动了孙大人。

当然也多亏了童若远指点,童若瑶对那些事儿了解也不深。

“如此一来,三丫头这一去……”周氐幽幽叹口气,“也罢了,就看她的造化吧。”

童若瑶撇撇嘴,郑夫人只怕是还等着娶了童若绾这个儿媳妇回去,好与孙家也沾亲带故,能从中谋划些什么好处。却不知,张氏、老太太包括赵夫人压根就不喜欢童若绾。

周氏这两天是时而宽慰,时而忧心。顾家求了童若瑶的庚帖,过去了几天都还没有回音,她就担心着怕童老爹上门去回绝了这门亲。好容易才定下的,如果回绝了,瑶儿婚配的最佳年纪过了,后面只怕更难。

周氏想起童老爹讲的那些,心里竟然也有些动摇,这门亲到底好还是不好,她此刻也糊涂了,只盯着女儿,突然问道:“瑶儿觉得顾家如何?”

童若瑶愣了愣,只觉得耳根子有些热,白皙的双颊爬上一对红晕,她这些天是尽量不想这事儿才让自己镇定自如的,哪个女孩儿听说要嫁人会不害羞的?虽然那人黑着一张脸一点儿也不讨喜,可自己这段日子好像时常都能想起那张黑脸。一定是知道不久的将来自己有可能会嫁给他才会这样。

“女儿读过《女戒》、《内训》,儿女婚姻乃父母做主,再说,爹娘也不会害女儿。”童若瑶说的郑重其事,却也有些心虚,自己无端地想起一个异性,貌似有违那些训诫了。

周氏叹口气:“你爹觉得不好。”

童若瑶愣了愣,“为什么?”

周氏没说,这些年没少吃苦,童老爹读书她没有多说,可那些日子在她心里毕竟是留下了阴影。终究是女人,没有那些建功立业的大抱负,只求一辈子安康便知足。然而,童老爹说的,她未必就没有听进去,私心里,她希望童若远以后金榜题名,光耀门楣。那么,瑶儿以后有了孩子,必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正沉思着,小玉从外面进来,她身后跟着张氏屋里的丫头。

“方才赵夫人打发人来请大夫人、二夫人明儿到她府上做客呢!”

老太太的动作还真是叫一个快,这来来去去才多久?童若瑶看了看周氏,周氏微笑着问那丫头,“明儿可是孙府有什么事儿?”

丫头摇摇头笑道:“倒没说什么事儿,只说请大夫人带着四姑娘一起去,说是还有什么年纪相仿的小姐,咱们姑奶奶怕招待不过来,让四姑娘也去陪陪。”

那便是贵客了,可怎么无端端的叫周氏和童若瑶也去?也许,只是因为童若绾如今出不了门,才叫童若瑶去,可请了童若瑶也不好落下周氏。

“二夫人说车马就不用操心,现在天气热,明儿要早些出门。”

丫头说完小玉就领着她下去喝茶,童若瑶打了眼色叫小玉去打听打听,等那丫头走了,小玉才进来说,并没有打听出什么,倒是之前张氏还派人去孙府,结果刚出门,孙府的人就来了。特意嘱托,周氏和童若瑶一定要去。

上一篇:长媳 下一篇:都怪父王过分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