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生缘/十色(233)+番外

作者: 玉骨钢心 阅读记录

因为要在舞台上,屏幕上制造出感情的产品,你就得拿感情说事,就像纺织女工手里边的棉线一样,演艺圈中的女人就得将自己的感情拿在手里,奉献出去,这样才能织出感情的戏来。

而且更多的时候这种感情的编织不单是在戏里,还要延伸到戏外,枝枝蔓蔓,错综复杂地蔓延到你所能及的各个角落,结果经常是因为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而弄得满城风雨,焦头烂额,甚至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心力憔悴,容颜凋零。

原本一个良家的清白女子,落得个满心创伤,浑身风尘,自古以来,无人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这就是我母亲的世界观,这就是我母亲阻止我别再走她的演艺之路的理由——

也许只有当大家知道了她的个人经历才会理解她吧。

(*^__^*),

戏色——17

我母亲姓尚,名和平。

1952年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文艺慰问团里的一男一女就在战火纷飞的枪林弹雨里产生了爱情,白天在前线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指战员们激情演出,晚上在潮湿阴冷的防空洞里激情恋爱。

等他们回到国内就发现有了爱情的结晶,就赶紧向组织上申请批准他们结婚,组织上先还推三阻四地拦挡,后来他们亮出了怀孕的底牌,虽然被组织上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而且双双给了个记大过的处分,但最终还是让他们结婚了。

1953年初孩子就出世了,为了纪念这给孩子的受孕地上的那场战争,他们就给这个女孩儿取名叫了和平。我母亲刚刚出生两个月,她的父母就怀着戴罪立*的心里,坚决要求再到朝鲜前线去慰问演出,要以实际行动来洗脱曾被记大过的污名。

组织上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第二次派他们随团到前线去慰问演出。在演出中他们俩特别废寝忘食、认真卖力,个人和慰问团都获得了巨大成*。

可是就在慰问演出结束后,即将回国的那天晚上,美帝国主义的一颗重磅炸弹就落在了他们住的巷道里,等其他人把他们俩从泥土里挖出来,他们已经成了抗美援朝的烈士……身在祖国的尚和平,一夜之间就成了烈士的孤儿。

她的祖父母就担当起了抚养她的重任。因为是烈士的女儿,组织上也特别地关照和爱护,甚至到了她七八岁赶上的三年「大饥荒」,她都没挨着饿着。到了她十一二岁,更是保送她到了省艺术学校去上学,吃也免费,住也免费,用的还是免费。

到1968年她十六七岁的时候,已经在组织的安排下,成了原先父母所在的市文工团的一员了,不同的是,她一进团就成了台柱子,就成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扮演者。(敬请读者不要自动订阅……)

尽管是孤儿,可是她的成长历程却非常幸运和顺利,一直到1973年她20岁之前,她的人生都是一路坦途,阳光明媚,几乎没有一件事让她哭过,伤心过,或是摔倒过。然而,20岁是她人生的一个坎儿,一个分水岭,不为别的,只因为她恋爱了。

按说一个20岁的姑娘恋爱也是正常的事,什么样的年代,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条件下也会有人谈情说爱。可是尚和平的恋爱有些特别,有些不可思议,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她痴迷地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一个大她近20岁的男人——那个在舞台上扮演她父亲李玉和的演员——高志全。

开始的时候尚和平只是像依恋父亲一样地依恋高志全,后来渐渐就发展成了对男人的依恋,高志全的成熟、体贴、关爱,都助长了这个从来就不曾有母爱父爱的女孩子对他的痴迷爱恋。

这个高志全的妻子也是文工团的演员,他们结婚有十几年了,连孩子都两三个了,大的都十四五岁了。他的妻子也是团里的台柱子,是在另一个组里扮演《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人也像阿庆嫂一样,说话办事都滴水不漏,在家更是「妻管严」式地说一不二。

可是这个阿庆嫂如此精明强干却没看住丈夫高志全。城里城外,上山下乡地转战演出过程中,高志全就没经得住尚和平美貌加痴情的诱惑,先是拉了尚和平的手,后是抱了尚和平的腰,然后又亲了尚和平的嘴,最后就在一个风花雪夜里,情不自禁地上了尚和平的身。

尚和平对高志全的依恋中参合了对父亲、兄长、异性等多方面的情感。

在这个世界上,她原本孤单得像一头迷途的羔羊,离群失伴,孤独守望,直到遇到了高志全,在跟他合演的剧中,虽然是父女相称,但高志全那刚强的性格和阳刚的男人气,强烈地吸引了一个从来都不曾有父爱、兄爱和男人之爱的尚和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颦一笑,特别是在戏中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都深深地打动了姑娘的一颗心,他清亮的嗓音,炯炯的眼神更是将她的魂魄都给吸去了,都给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