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鹤望天明(31)

作者: 舒庆初 阅读记录

郁植初翘着脚,喝光一杯酒:“《凡间》除了它自身的特点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商业需要,当初开办我其实也有有赌的成分,做一档栏目和做事实战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前者可以任意发挥,后者还是要脚踏实地,我们当前的东西之争主要是话语权。”

她搁下酒杯,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唇角,抛出最后一句:“我要让全世界都听到Z国的声音。”

第 10 章

既然已经把程序先划定了,只需要按部就班,按价码支付获得的所需款项就行。分社盘下来后,郁植初手里再没多少钱去置办新的物品,就算置了也不知道有命用多久,但还是依着重新布置了一番,其实也就是把布局重新换了一遍空间,让有限的使用空间和东西变得合理协调,还买了几盆绿植和一个风铃挂在门口,门一开叮当响的感觉很像小卖部。

买了一个书架和一个小沙发,放了好些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书和唱片,若有若无的音乐从人们感觉不到的角落弥漫到每一个方位,让人恍若置身于遥远圣洁的精神家园中,舒缓着闯荡红尘的疲惫与无奈。

工作室内一分为二,一边作为日常工作处理区,一边作为《凡间聚焦》栏目的采编室,所有编辑设备都集中在一个一米多长的专业工作台上。左边是素材区,右边是合成区,中间是电脑以及采编设备。

HN旗下有单独的新闻电视网,还分英文台和中文台,内容板块有十几个,拍个纪录片发布都不用和电视台申请,自家就有演播中心,新闻网的覆盖率不止在国内,而是逐渐朝着全球发展。但越是大的企业就越不敢随意的推陈出新,那意味着被市场规则评估、洗牌,但固守成规也有风险。

市场就这样,有实时才有新闻,老拿过去的剩饭热了又热更没什么新意。郁植初每天要做几档实时连线报道、现场录音报道,还要做几档国际专题电讯。还制定了一份主要的工作计划,大致有四个内容:

一:每星期剪一则主题纪录片。

二:立足东国,广泛与当地文化接触,与政府商业方面多进行文化交流。

三:取事实主题增加新栏目。

四:扩大分社影响力,结合自身在出版、发行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全面收集东国的战事资料,将其整合编辑,发回国内,进入图书市场。

为了让分社有足够的营业,她得想办法去找新闻,虽持有国际媒体证,但东国事态特殊,每一次的外出采访,分社都必须向新闻部提交申请,写明采访事由、人员、时间和地点,在获得新闻部同意后,才能拿着审批单独外出采访。

如果一旦有外国媒体擅自带着采访设备外出,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备,那么轻则被沿街的安全人员盘问,重则被请到新闻部安全部喝茶,如果采访的是敏感机构的人员,甚至有被驱逐出境的风险。

她每天的工作饱和度非常不均匀,要去一线采访到尽可能多的素材,赶赴突发事件现场,拍到第一手照片,一天平均要写三四篇稿件,还要做几个出镜报道,还要管理分社财务、后勤、外交营销等一系列的事,一旦稍微处理不好,整个分社都可能倒闭。而东国大部分时间都在停电,很多稿子她只能积攒在晚上写,要把大量素材浓缩成一篇稿件,不停的修改,去掉多余的部分。

短时间内分社一连办了三个选题:一是关于生存竞争的残酷,人的良心本能与求生本能的冲突,揭示东国在过渡时期政府与地方之间、政策与法规之间存在的问题。

二是东国的高层涉外黑幕交易,利用在国内颇有影响的知名企业搞假合资集团企业,政策性吞国有资产,将巨额非法款项打入国外、回流并使其合法化,看似洽谈合资项目,实则是个空把戏,明明是该吃牢饭的人却被人捧上了名流时代的忠士。

三是历史内部的叙事,经历了裁剪和编辑,其轮廓意义才浮现出来。

郁植初往往检查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后已经到了深夜,连牙都来不及刷,倒头就睡。然而最让她头疼的,不是工作压力和潜在的安全威胁,而是东国复杂又繁琐的安检。

*

这一夜睡到天刚蒙亮,附近隐约有施工的声音传过来,单调沉闷持续不断。

郁植初拿被子蒙住头,心中有些气恼,又再迷糊了一会儿,突然听见一声巨响,房子在爆炸声中出现明显的晃动。她一个翻身滚下床,拉开窗帘,看见上空导弹和反导系统不断交锋,轰隆的声音仿佛是死神的鞭策,声响飕飕,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爆炸的烟雾在天际席卷。

上一篇:顶尖 下一篇:深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