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宏武朝的追凶搭档已上线(68)

作者: 三月聚粮 阅读记录

神机营是精锐三大营,若全部出动,再加上火器装备,绝不可小觑。可一二十人能做什么?哪怕是初次去华光寺,薛煊都带了不止一二十兵士。

观圣上情态,薛煊明白此事又是已经定下了,只好按捺下心中疑惑,道:“对方手下,多有道家之士相助,道术高超。此次镇海定海之行,可否请天师同行?”

薛煊心知,私自请张君实往定海镇海去,而不禀报圣上知道,并不是为官理事应当的顺序。因而他必然讨得旨意,名正言顺后,方可再谋划相邀之举。

宏武帝摇头,意味深长笑道:“天师明言了,长短一年内,除了京城,不会往他处去的。镇海定海,当真会有道家好手么?也不尽然。你二人便先去探探吧。”

薛煊要秉办的三件事,黄册库俸禄定额不成,带兵也被拒,张君实也并不动身。自他来了京城,可实在从未有过。

听闻圣上之言,倒好像眼下掩藏着大动乱的,是京城一般。至关重要的,要护的周全的,也唯有京师。而定海镇海,乃至于什么幕后之人,不过是不起眼地方的不起眼人物,实在不值一提,也实在不必挂在心上。

此事实是远在意料之外,圣上所言所行,与薛煊素日所知实在不符。而派兵乃至延请张君实一事,又似乎实在不该如此处理。

这已经反常到了必须暗暗警惕的程度,薛煊不再对这两事多置喙。至于黄册库定额一事,倒是可以争一争的。

次日是大朝会,文武百官奏秉议事毕,略停当儿些,宏武帝道:“昔日黄册库初建,一应资费由各部供给。今一应事宜日益衍杂.事情既不同了,也应该有所更易。黄册卷既造,便应慎重仔细,万加小心,不可有误。因此黄册库一应资费,由验查所得。验查得何处错漏儿,便由何处担负资费。若皆无误,兜底由户部拨银。”

宏武帝开国之帝,又雄才伟略,积威深重。百官中有跟着打天下的如魏国公徐耀等人,也有久处宦海精明之人,都深知当今节俭的脾性。

黄册库由六部供给,改为捉错拿漏儿、户部兜底,宦海之臣即刻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好法子,甚至可能危害更多。比之先前,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但小小一个黄册库又有何重要?说透了对自己仕途官声没有半点好处,显着进言的这人比圣上聪明么?进言反而要冒着触动圣上底线的极大风险。

况且,原本定下的由六部供给又有哪里不好呢?为何要突然变更?仅仅是圣上略说的一句“事情既不同了”便能解释的吗?事发突然,摸不清底细,摸不清其后派系亦或势力缠斗,众人更不敢贸然秉奏。

因而众人皆有惑,皆有见解,众人却都不说。

宏武帝见未有反对的声儿,也颇满意,正待讲上一句,“那便如此定了罢。”

谁知薛煊站了出来。

他本就是风口浪尖的人物,多少言官等着拿错的,又在这样一桩叫人摸不清当今意思的事情上要秉奏。因而满朝大臣都瞪亮了眼,瞧着他究竟说些什么。

薛煊情知圣上已有决定。宏武帝素日杀伐果断,并不喜人对他有定论的事情多加置喙。薛煊也知道此言一出,必定引得圣上不悦。

可回想黄册库官员素日种种艰苦,兼之玄武湖之行又明白了许多黄册卷造假查验手段。若错过了这日大朝会,再要修改定下了的政令,难上加难。

因而尽管实在不合时宜,他也得趁着这看似“征求百官意见”的当口儿,站出来提上一提。

薛煊斟酌着言语,边思索边道:“臣以为,勘误供银,变法治为人治,恐百姓受其害。”

以往黄册卷勘察错漏,只要纠正即可,并不以此为收银理由,是为以法度治之。

而宏武帝之政令看似能一边警告百姓、消除错漏,一边能为黄册库供银,是两全其美之策。但实际上却是将错漏当成了讨银之法宝。

如何算是错漏?

全是察验者来判断下结论,即便有更加详细的规定,明确说明哪些为错漏。可是规定不能穷尽任何错漏,这些例外的情况,就会被当成谋银的手段。是为以人治之。

这政令一出,恐怕每卷黄册、每卷黄册的每一页,都能捉出错漏来。而其中钻营牟利的空子,实在也太多。可以想见,若要自己上报的黄册卷毫无错漏,不知底层的百姓又要多花费多少银钱上上下下打点。

这仅仅是为了省下黄册库的花销,便平白的给百姓添负担,平白的增加民变之险——何苦如此?

不待薛煊思索出更多来,宏武帝已经从节俭的这一点习性里摆脱了开来,明白了薛煊所言。可明白是明白,他的不悦却也是明摆着的不悦。

上一篇:封神祭之双魂夺体 下一篇:都市异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