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土里挖文物(59)+番外

作者: 兰芝 阅读记录

他们那个县,都是老头老太太。年轻人都去城市里打工了,他留在家里,一是因为没读过书没文化,二是因为瘫痪在床的老母亲。

清凉寺在深山里,边上还是悬崖峭壁。

没通水,没通电,是真正的荒郊野外。

文管所的干部过来招聘文保员,一问,既没有编制,又不算临时工,工资也不多,根本没人愿意去。

后来找到他,说是如果他肯去,就能给他残废的老娘整个轮椅,带他老娘去市里看看。

冯顺一辈子吃尽了没文化没本事的苦,他还上过省城,他老娘却是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

老太太其实挺想出去看看的,但冯顺穷啊,他满腔的孝心,因为穷根本没本事实现。

没成想文管所的干部和他肚子里的蛔虫似的,完全戳中了他的心思,给了他实现孝心的一丝曙光。

冯顺犹豫再三,觉得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时机不待人,为了让他老娘高兴一回,他咬着牙辞掉了好不容易求来的粮油店的工作,答应去清凉寺干一年。

一年过去了,冯顺想要卸任。文管所的同志说,你下来可以,等我先找个人上去替你。

他老娘也说,“你就在上头看着吧,你在上头看着老房子,我又能去城里玩嘞!”

就这么着,一来二去,也没找着新来的文保员给他顶班。

到了第三个年头,他老娘过世了,媳妇不好一个人在老屋待着,就也跟着他上了山,守起了清凉寺。

他们两夫妻一直没小孩,后来去医院看,说是他媳妇不能生,先天的,很难治。

他也不嫌弃,觉得他都这么穷了,一辈子没出息死了也就那样了,别生了小孩又坑了小孩一辈子。

想着没机会就更是看得开了,不再执着于传宗接代这件事。

然而,他都不在意了,邻里却还是总拿这短处来说事,颇有看笑话的意思。

到了清凉寺,生活其实比以前更清苦,没电,没自来水,没信号,电视也看不了,一台时灵时不灵的收音机是他们唯一能接触外头世界的窗口。

山路太难走了,他们隔几个月才下山一次,补给生活必须品。

因为什么都难,他们连蜡烛都得省着烧,肉也吃得少,猪肉平时是吃不到的,偶尔运气好,倒能抓到不长眼的野兔,吃兔肉。

可偏偏就这样,他们夫妻俩竟然都胖了,媳妇也笑得多了。

后来媳妇说,周围再没人嚼舌根了,她觉得特别轻松,特别自在,没压力了。和在家当姑娘时一样,开心变得特别容易。

媳妇也改了主意,再不叫他下山了。她觉得,这样的日子真舒服。

就这么,一年又一年,这一守就守了二十七年。如果没有意外,冯顺觉得,他能在那儿守到死。

头二十年里,山里实在太平,偶尔有些耗子,蝙蝠,野猫往庙里占窝。

文物局的同志说了,只要不会弄坏古建,不用管。

他们就也真的没管,和三只野猫做了邻居,两夫妻住在石窟里,野猫住在佛主脚下。

冯顺每天准点早起,洗漱后就戴上红袖章,打扫寺庙,清理野草。逐一开门进殿,观察房顶有没有漏雨,壁画和彩塑是否保存完好,墙体的裂缝有没有加剧。

日复一日都是这样,没事的时候,才会带着媳妇,趴去悬崖边的护栏上眺望山下的风景。

山里天黑得快,夜幕降临,他们就会把殿门都锁死,回去洞窟里,点一根蜡烛,听着收音机继续守着。

一年四季,季季年年,山里都没什么来人,偶尔文物局和文管所会来人,检查一下遗址情况,也给他们讲解讲解。

他上山时什么都不懂,图的不过是一点蝇头小利。

没想,待得久了也受了熏陶,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守着这一座“破庙”,也终于明白了他眼中这“破庙”的价值。

原来,他守的不是破庙,是国家历史。

国家历史,就是中国人的根。

这个认知,对于没什么出息,啥大事也干不了的冯顺来说,意义重大。

他终于有了社会价值,这远比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更让他们小两口振奋。

他们夫妻本就没有孩子,在清凉寺待得久了以后,寺里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孩子。

他们时刻重视着清凉寺的防火安全,防盗安全,每周都会在天气好的时候,打开所有殿门,让大殿通风,以免受潮。

原本以为,山上的日子会一直平静。不想从□□年前开始,山里渐渐热闹了起来,不时会有驴友上山,在寺门外探头探脑。

驴友大多都是些年轻人,穿着鲜亮,背个大包,遇见他们,有的还会讨口水喝。

因为晓得寺里的一切价值连城,但凡有年轻人在清凉寺附近扎帐篷,冯顺就会很紧张。

上一篇:不可开交 下一篇:昨日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