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路(24)

作者: 阿呆点点 阅读记录

薅头毛这个可是关乎以后发量的,一想到以前读书时看到同学那稀疏的头发,心里不由得一抖,虽然以前他的发量还挺多,可这次说不准啊,他可不想变成地中海,爱护头发应该从小做起。

在唐林快将《千字文》背完的时候,李阳赶着牛车回来了,农闲时,他就每天驾牛车在镇子和村里来回奔波,人多时一天能赚个10来文,人少了也就一两文,还不够牛吃的呢。

李阳等唐林背好后,和钱氏说了一声,就带唐林和唐木走了,后面还带了条小尾巴——李学,他看到表哥那么快就要走,就硬说要送送表哥,李阳拿他没办法,就只能一起带上了。

跟着爹爹和表哥一起走,李学的心情好多了,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要不是唐林看他虎头虎脑长得可爱的份儿上,他怕是要打人了。

不过,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教李学念《三字经》,刚开始李学还兴致勃勃,可后面就有点儿焉了,可爹爹还在一旁督促着,就连闹脾气都没用。

唐木看到这情况,就想起自己被二弟逼着背书的情形,心下有点戚戚然。

很快,小河村到了,唐林刚走进家,就看到家里所有人都围在火炕边,想碰又不敢碰,还是四弟唐宝按捺不住把手放在了炕上,感受到炕上的温度,兴奋地大叫:“好舒服哦,奶奶,娘,你们也来啊!”

王丽娘担心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对婆婆说:“娘,这个不会塌掉吧?”

“说什么胡话,怎么会塌,这个可是用河里的泥砌出来的,咱们家的墙都没这个好。”说是这么说,可让唐王氏去碰,她还是不去的。

唐明在屋子里,觉得就这样待在屋子里也比外面要暖和,说道:“就算这个火炕没砌好,可这样烧着,整个屋子也暖和得紧,等天冷了,爹娘就在这屋里睡,也舒服。”

大家一想,也对,前一阵没白忙活。

李阳进来给唐大海和唐王氏打了个招呼,站到姐夫唐明旁边,唐木跟着唐林一起走到了炕边,其实唐林也不知道这样好了没有,只觉得上面的泥土都干了,拍一拍炕面也挺结实的,就脱了鞋子,踩了上去,没多久,脚底就觉得暖烘烘的。

唐林用力跺了跺脚,挺结实的,把李学和阿宝也抱了上去,唐木早在唐林跺脚的时候就抱着森森上去了,五个孩子站在上面,炕没有塌的迹象。

大人们都松了口气,先让唐大海和王氏坐上去,唐大海一坐上去,就舒服的呼了一口气,对着儿子儿媳们说:“你们来坐坐看,还挺舒服的。”

所有人都坐上去,他们动作小心,毕竟之前只是几个孩子,不太重。现在这么多成人一起坐,还真怕这火炕受不住,塌了。

这时候从外面看屋子里,就是火炕边上做了一排大人,而七个小孩则坐在火炕里面玩。

唐大海坐在火炕上,感觉整个身子都舒展开来了,要不是顾忌到儿子们还在旁边,他早就躺下去了。

也是在这时,唐林朝着唐大海说道:“爷爷,现在天气越发的冷了,火炕这儿这么暖和,爷爷奶奶今天就可以把被褥拿过来,搬到这里睡,暖暖和和的睡个觉。”

“我们身子骨好,睡这么暖和干什么,你们几个小的倒是得在这里睡,不容易得着凉,得风寒。”唐大海想了想,虽然觉得这个火炕很舒服,可还是孩子们要紧。

一听到公爹这么说,三个儿媳妇儿先高兴起来了,这对于自己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儿啊,每年冬天都冷得慌,家里的被褥也不多,要是孩子们能在这里睡,就不会担心他们冬日里受寒得病,这时候的风寒极易造成孩子夭折。

而唐林的小舅舅李阳虽然高兴,更多的想法是,怎样给自己爹娘也盘上一个火炕。盘炕虽然费时,可花不了多少钱,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一家人过个暖冬,绝对物超所值。

之后唐林大伯唐石说:“爹娘,反正这个火炕也够大,要不你们带着木头他们睡在这里,我们还是回屋子里睡,怎么样?”

这方法挺不错的,大家都赞成,唐王氏坐在火炕上,心里美的只冒泡儿,想着明天得让那些嚼舌根的婆娘好好看看,还说没有火炕,这不就弄出来了嘛!

坐在火炕上,大家都不想下来了,只有唐林想着今天的字还没练,趁着还有阳光,到外面练字去了,唐木和李学看到,立马跟了出去。

李阳留下来,他想给家里也盘个炕,可当初他只是搬了个淤泥而已,最后也帮了忙,可具体怎么弄还是得问问姐夫,所以就在里面和唐明说话。

唐明一听到是给岳家弄的,立马点头答应,粮铺里就农闲的头几天粮食收上来,才要人帮忙,几天后就没什么事了,也就东家心善,让短工们多做几日、多领几日的工钱,这请一天假回来盘炕也方便,就是还得让林子帮忙,之前一些东西都是林子说的,他做的时候也是糊里糊涂的。晚上的时候还得问一问林子,具体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