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混在三国当谋士(384)+番外

燕清既有足够的权力,又清楚这角色的厉害,自不会给他任何忍辱负重、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的。

不只是他,还有轲比能、呼厨泉、去卑……一个都别想逃掉。

燕清定下决心,只微微笑道:“此策可用,也需亮公子去,只是他年纪太轻,恐难以服众,还得压上一年两年,磨磨脾性才行。”

陆逊的答案比诸葛亮的要详细得多,一路洋洋洒洒,不但字迹优美,辞藻华丽,有理有据,最不可思议的是,凡是需要具体数字的地方,都一应俱全。

无论是所需粮草,还是军队部属,攻城策略,前行路线等,具都一清二楚。

要不是燕清非常确定自己出题是心血来潮之举,都要怀疑陆逊偷看了考卷,才能提早做出周全得过分的准备了。

陆逊秉谦虚内敛之道,平日不显山不露水,这次展示出来的,却不是仅仅一个博览群书能形容的了。

燕清毫不怀疑,光看这毫不掺水的数据储量,陆逊恐怕是将他的权限内能查阅的那些案卷典务,都快倒背如流了。

诸葛亮的则一如既往地契合他剑走偏锋的狂性,另辟蹊径。他半点不提以武力攻取,而是直奔招降的主题。

他将公孙瓒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做了剖析,将弱点悉数罗列,旋即痛快自请,要担任说降使者,直道此策非他去不可成。

燕清可是在演义中读过无数次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的傲人风采的人,对他是否具有此等辩才,当然不做怀疑。

只为慎重起见,才押后再议。

郭嘉被这两份考卷吊起了胃口,硬要帮燕清批阅剩下的试卷。燕清乐得多个靠谱的苦力帮忙,分了许多给他。

就在他与郭嘉议论着一份立意新颖的文章时,门被轻轻叩响,却是赵云求见。

燕清轻咳一声:“子龙请进。”

赵云口中致歉,同时将门推开,阔步而入,面色沉静地向燕清行了一礼,后向坐没坐相、半歪在燕清身上的郭嘉点头致意,再一板一眼道:“主公有要事相请,可否请二位先生尽快去到议厅?”

燕清与郭嘉对视一眼,即刻起身,披上外衣道:“这便去。是为何事?”

赵云道:“是为并州来使。”

不久前还惦记着并州关外那些外狄性命的燕清,闻言只淡定颔首,问道:“是张杨还是张燕所派?”

赵云老实回道:“主公命令下得匆忙,未曾细说,云亦不知。”

燕清猜是张燕:“无妨,去了便知。”

赵云微一点头:“云先下楼一步,好命人备上奉孝所用的车驾。”

燕清不知为何,每次对上赵云时,都不由自主地被对方周边气场给带得认真严肃许多。

明明在赵云刚投入吕布麾下时,还是个忠言直谏、毫不委婉,却蛮好欺负的模样。

因赵云自得吕布重用后,就常常征战在外,奔东跑西:要么镇压江东一带活跃的山越民族,要么对抗青州境内黄巾残党的滋扰,还将无数新兵蛋子训练成像样的弓骑……

燕清每隔一段时间再见到赵云,都会发现他身上那股难以言喻的威严又重了一分。

燕清心里掠过无数念头,莞尔道:“子龙向来仔细,如此便有劳你了。”

赵云抱拳一揖,郑重道:“此乃云分内之事,当不得重光先生此言。”

说完,他便大步流星地出去了。

燕清披衣速度极快,郭嘉却是习惯了慢吞吞的节奏的。这样一来,光燕清一人动作再快也是无用,终归得站在一旁边催边等。

这时他忽想起什么,半是打趣,半是好奇道:“子龙一向恪守上下之别,方才却未称奉孝先生,这是为何?”

他本意是要调侃郭嘉与赵云是否有了不浅私交,不料遭郭嘉瞟上一眼:“重光有所不知,子龙的官职爵位,已然在嘉之上了。”

显然需行礼的一方,是郭嘉而非赵云。只是赵云严以待己,却宽以待人,不去计较郭嘉在这方面的疏漏罢了。

燕清不可思议道:“你不是刚升了六级么?目前是从二品,应与子龙是平级才对。”

因小皇帝饱受惊吓后缠绵病榻,无法主理政事,吕布顺理成章地摄政代权,而他向来不是什么大公无私、顾忌悠悠众口就注意避嫌的人。

一走马上任,就给自己势中之人无数便利,而郭嘉那搁置已久的官爵晋升,当然也迎刃而解了。

郭嘉对此却没半点讶异,耸了耸肩,言简意赅道:“子龙可一直在拼命,我怎么跟他比?”

燕清怔了一怔,再一细想,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郭嘉纵使为吕布出谋划策,立下奇功无数,多年来积累下的功劳,一下带他飞跃上了从二品(当然,也跟朝廷穷得叮当响、只剩官爵可赏,还是吕布正掌权有关)却还是比不上赵云那一发不可收拾的官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