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混在三国当谋士(63)+番外

也是这次之后,燕清确定了吕布就是一朵当之无愧的奇葩。

同是中了“乐不思蜀”的状态,被坑的诸位亲友的反应竟然各异:首先徐庶是一脸严肃地丢下手头的公文直奔书房,情不自禁地在里头泡了一炷香的功夫才醒悟过来,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忙向看得目瞪口呆的其他同僚致歉;高顺则是闷头出门,脸色阴沉地拎着大刀进了兵营,把不明情况的魏续揪出来,酣畅淋漓地一顿暴揍,直打得他哭爹喊娘;张辽是脸红红地挪到燕清身边的位置,却古古怪怪地什么也不做。

贾诩的反应则算得上最让燕清意外的了——任谁都没想到,极注重养生、姿容仪态的军师贾文和,在光天化日之下,竟做得出堂而皇之地推开公务,走进内厅躺上临时休憩用的软塌,又唤来四五个美貌婢女,舒舒服服地享受起了美人的按摩的狂事来。

就算在事后面对众人暧昧的笑容时一再矢口否认,将这一刻的失常怪罪到忽被鬼迷了心窍的头上,贾诩这回依然暴露了他的道貌岸然,假正经的龌龊本质。

但食色性也,汉武帝尚能理直气壮地说出“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都是有正常需求的大老爷们,燕清吃惊归吃惊,还是很能理解,就算是再爱端着架子装逼的男人,内心深处偶尔还是想去一趟大保健的。

唯有吕布的举动最叫燕清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先大喇喇地躺他床上不说,还丧心病狂地抢了伤患的被子自顾自地睡大觉,睡完就若无其事地走人。

燕清最后得出结论,关于“乐不思蜀”这张牌,持续时间是显而易见地是一炷香,效果则大约能让对方不由自主地去做当时最渴望做的事情……

然而再一想到张辽和吕布,燕清又不甚肯定这个猜测了。

或许张辽的情况,是刚好赶上了四分之一的失效概率?

不过燕清也无暇太纠结这些小事,等伤情稳定,不再有感染之虞了,就火速将心神投入到繁多事务中。

万幸,这些倾尽心血的付出,所换来的回报也同样丰厚。

吕布率兵到来前于各路诸侯的争夺战被打成筛子,萧条不堪的豫州也在燕清与贾诩为首的一批文官的用心治理下,宛若脱胎换骨,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给它带来最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自然是燕清坚持大规模施行的屯田法,它已发展得有模有样。

贾诩起初还反对过这提议,依他所见,先安抚当地世家豪强,广纳贤才方是重中之重,毕竟吕布军中现粮草富余,兵强马壮,又暂无强敌敢侵,并无充实粮食产量的紧迫性。

可燕清却在这问题上,表现出了绝对的权威与不逊于吕布的固执。若他不知未来的大局走势,也多半会认同贾诩的看法,可在明知袁术将于不久的将来败走汝南、旱灾蝗灾亦会接踵而来的时候,燕清深知“寓兵于农”的重要性,当然将积蓄更强大的兵粮续航能力,和建立避免社会矛盾的保障视作必解的燃眉之急。

他并没有偷懒地将史上的曹操于四年后开始在许县一带启用的屯田法全盘照搬过来,毕竟历史已经见证了那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对军民欠缺保护,制度的施行也缺少有效监督,剥削量亦是日益严重,还易被豪阀觊觎干涉,后期已是名存实亡。

倒不是说曹操手下的谋士就无能了,而是时间太过仓促,在短期内做到安置流民、利用荒芜土地、恢复粮草生产力量,能有那样的规模和成效实属不易。

吕布军则有更充裕的时间筹备,燕清认为,就完全有条件去做得稍微完美一点。因此,虽同样分为军屯和民屯,在军屯上,更多是模仿了明朝洪武年代的做法,再按照豫州当地和吕布军内的具体情况做了些微调整。

燕清不指望最后的成效能达到朱元璋曾夸口的那般“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可至少要能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还有盈余,如此既可以作为抗灾扶民用的储备粮,又能当做粮饷提供给随时要开拔征战的军队。

为鼓励民众开垦耕犁,卷走董卓大部分遗产的吕布军中又正是最财大气粗的时机,燕清不可谓不大手笔,不但免费按户口发放耕牛、农具和种子,初期亦不设税赋,狠狠地败了一笔家。

并不是没有阻力,可有了渐渐回过味来的贾诩不吝给予的鼎力支持,又有吕布自始至终就不顾旁的幕僚反对、坚持把屯田的所有事宜交由他一人做主,有这两座大山替他遮风挡雨,那些个阻挠的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容得燕清全力施为。

眼见着越临近秋收时分,许县一带就越露出欣欣向荣之态,燕清再没了起初的忐忑,而是颇有自信,这屯田法称不上是适合作为千秋万代的良策,可将现有的良好秩序保持个数十年,也绝对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