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离婚后,我成了首富[八零](44)+番外

白天逛完了,晚上还要去逛西湖路的灯光夜市。宋锦对支出严格控制,吃饭也都只要最简单的粉面,有五毛的就坚决不要一块的。这么两天下来,宋一成已经累到麻木了,但她还能在第三天一早八点不到就爬了起来。

“走,今天先去陆姐说的那家工厂看看。”

宋一成能说什么?他只能默默的伸出大拇指然后把自己给挪下床。

陆姐说的那家工厂是一家村办工厂,规模不大,但陆姐说货出得还不错,如果不是看在她丈夫的面上,像他们这种私人小额的是很难拿到货的。工厂位置比较偏远,他们做了轮渡又坐了好长的公交才到,下了公交还得挨个的问人。市区的本地人还会说一点普通话,但这边的基本上只会说粤语,宋锦也沟通得很困难。

等好不容易找到了地址,姐弟俩抬头一看却愣了。

这哪儿还有工厂的模样啊?就是一片残垣断壁,楼都已经快没有了。

宋锦:……

“姐,这可咋办啊?”宋一成苦着脸问她。

宋锦皱眉,看到旁边的小楼下有老人在阴凉处坐着边扇风边下象棋,就过去问:“大爷,请问一下瑞峰织布厂是在这儿吗?还是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老大爷抬头看了她一眼:“你系做咩嘅?”

宋锦愣了愣,她语言天赋不错,这几天混迹在广州大概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粤语,不过还不会说。她听懂了大爷是在问她是干什么的,就摆出笑容,然后怕老人家听不懂,努力放慢语速:“大爷您好呀,之前我一个朋友,介绍我来这里,找瑞峰织布厂,说这边的布料很好,便宜又耐用。”

“哦,来倒货的啊。”没想到大爷普通话居然不错,上下打量了一下宋锦,脸色缓和下来:“妹仔厉害的。”

宋锦笑起来有点甜,但绝不是那种怯怯的甜,看上去很爽利开朗,一直都挺招中老年人群体的喜爱——田彩霞除外。和大爷聊了几句,大爷告诉她:“瑞峰早就倒闭了,做不下去咯。之前棉纱紧张,都紧着给国营大厂了,哪有村办工厂的份啊!一公斤都没有!找不到原料,自然就撑不下去了嘛。你看看,这楼都推了,说是以后要建高楼的。”

宋锦叹口气,她这几天考察市场,觉得布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项之一,本来是想来这里先看看能不能拿到一些物美价廉的货,毕竟是熟人介绍嘛,先不管花色如何,价格肯定会有优势。没想到,他说倒就倒了。

大爷之前就是厂里的员工,看她一个年轻女人不远千里的来到广州谋生活也是不容易,给了她一点信息:“你要倒货,去十三行嘛,那边这几年好大的规模,全国各地来的都有,衣服、鞋子、帽子,多得是。故衣街、豆栏上街那一块,都是批发市场,卖什么的都有。还有高第街,都有衣服布匹批发的。”

宋锦赶紧掏出自己的本子,有点不好意思的问:“大爷,您能再说一遍吗?我怕我记不住。”

大爷很爽快,直接拿了笔给她写上,一边写一边开玩笑:“你们这些倒爷可真是了不得。你看看,一个上海人跑到我们广州买了一把折叠伞,发现竟然是从上海运去香港,然后又转回到广州的。但是上海人很高兴呀,说是比在上海买要便宜了几块钱,广州人也高兴,说赚了几块钱,香港人嘛也高兴,同样说是赚了几块钱。你说这到底是谁见鬼了呀?”①

宋锦哈哈的笑:“我可不知道是谁见鬼了,我只要知道进我口袋里的几块钱是真的就行。而且我可不是爷。”

大爷也笑起来:“马上就快是了。你冇听过,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到了我们广东,回去肯定发财的嘛。”

宋锦又被他逗笑了:“借您吉言。”

告别了已成为废墟的瑞峰织布厂,告别了热心大爷,宋锦和宋一成又匆匆的倒了三四趟公交,先去了十三行,故衣街这几条街都在那儿,属于同一个片区。不过等到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大部分的摊贩都已经收摊了。

“妹仔来批货啊?那明天你们得早点儿,这边早上四点就营业了。生意好的可能上午十点就关门回去睡大觉啦。”有一个摊贩老板好心的告诉他们。

宋一成哀嚎:“早上四点?”

摊贩老板笑起来:“第一次来哦?批货是这样的啦,都是做凌晨的生意,你也可以晚点来,但晚来了一些好货就没有了嘛。”

宋锦谢过摊贩老板后,拉着宋一成就回旅馆:“走,我们回去马上睡觉,然后明天三点半就来这儿等。”

宋一成跟在后面,委委屈屈:“姐,回去你要请我吃饭,我还要吃红烧肉。”

上一篇:在狗血小说里敛财百亿 下一篇:嫡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