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105)+番外

学子们点点头,闹得这么大了,再说不知道岂不是睁眼说瞎话?

“廿八日,也就是后日,祝提学将至县学检测尔等的学业,到时候你九人需站在最前方相迎,万一提学发问,尔等无论规矩还是答话都应进退有度,恪守礼仪,不过这点我倒不是很担心,你们能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必是各方面都胜人一筹的。目前最重要的是今明两天,你们需准备一篇最拿手的策论和诗赋出来,到时候供提学大人翻阅。”

刚开始孔山长是准备全部都用甲班学子的,但他后来一想,若是全用甲班的,那么里面突兀站出一个楚辞,岂不是明眼人一看就有问题?倒不如甲乙丙三班各出几人,还说得过去一些。

而且,他也不是第一回 接待提学大人,一般来说,他只会挑两三个仔细考验,最多的还是问他和其他的夫子们一些关于县学的问题。

“是,学生们谨遵山长吩咐。”

事实上,这个文章在他们知道消息的那一刻就开始写了。这是一个出头的机会,如果能把握住这个机会,日后便可青云直上了。

第53章 王八与龟

“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这个朝代虽然不存在楚辞记忆的历史之中, 但这些伟人依旧应运而生, 留下了无数华丽的文章诗赋给后人传承。

大魏朝就像是三千世界的某一分枝,从某一个时间节点后发生了改变, 后续的走向不同, 但前期的世界观还是差不多的。

楚辞也是写了文章的。

他的文风较为豪爽狂放, 和时下流行的复古派有些许不同。不过他想, 那祝提学年纪不算很大,而且马上就要升任一省正提学, 内心必然是有诸多抱负的。

说不定他的这篇文章,能正和他的青眼。

而且, 楚辞心里隐隐有种感觉, 他总感觉这祝提学是冲着他来的。

去年漠北雪灾, 他献了一策给那莫道员,那莫道员说绝不会亏待他, 恐怕就应在了这事上面。之前他家先生也说过这事, 然而那么久没消息,他差点以为功劳已经被人吞了。

当然, 他也不敢很肯定的说就是给他的,毕竟若那莫道员和这祝提学不是一条心的话, 那救灾之策就给别人了。

唉, 多想无益。

既然已经开始走神了,楚辞干脆放下毛笔,然后起身走到床边, 看着床上挤在一起的两个小脑袋,他们的脸睡得红扑扑的,一副好梦正酣的样子。

从长溪村回来后,两个小的感情好了许多。主要是楚小远变得友善了一些,甚至这几天都愿意挤在一起睡了。

还是小孩子好呀,无忧无虑的。

前几天他接到了寇静传来的书信,上面让他正视自己的内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本经。治经一定是要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不然深入理解时必然会出问题,到时候这一房的考官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楚辞也终于确定下来了,他想要治春秋。这些天他在县学打听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夫子基本上治的都是诗经,礼记和尚书。其中他的先生是当年的诗经魁,而山长是先生前一届的礼经魁。

这也是大势所趋,时代的选择。毕竟先嘉佑帝生前最喜欢取的就是这几样,甚至前些年连续三届的状元郎都是治诗经的。

县学里治易经的夫子有两个,治春秋的有三个。楚辞偷偷了解过这三位夫子的履历,然后绝望的发现,其中最好的那一位,在那届乡试的春秋房中排倒数第四。另外两个甚至还未中举,想必今年也是要一同参加乡试的。

找不到合适的房师,那就得靠自己的努力了。楚辞决定,待提学这事完了之后,他就去告诉先生自己的选择,希望先生不会因此将他逐出门外,不然他就是当场抱着先生大腿哭,也是要留下来的。

……

县学大门外打扫得一尘不染,门外挂着张灯结彩,气氛比之过年也差不多了。楚辞他们昨日也被安排做事了,一人拿着一块抹布,务必将每扇门窗都擦拭干净。

县学里,山长正和当地的乡绅聚在一起聊天,这些乡绅也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此等大事,若不通知他们,也是很失礼的。

巷子口开始鸣锣,一连响了九声方才作罢。

这锣声震天,他们待在先贤馆内都听得一清二楚。楚辞想,提学虽无品级,可一应待遇却是按照五品知府来的,看来是个实权部门。

县学外开始放鞭炮,住在这青石巷周围的老百姓早已围在道路两旁观看。

打头的先是几个端着牌子的,牌子上书“甘州府提举学事司”几字,为的就是表明身份,只要是地位不如他的,此时都应避让了。后头还有随从若干人。

山长引着众人在门口等候,前面一顶青色小轿上下来一个人,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唇上留着两缕胡子,观之和蔼可亲。几名分巡道也从后头跟上来,站在祝提学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