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126)+番外

张文海忙说:“我来定我来定!”

陈子方和方晋阳两人相视一笑,看来都明白他这举动是为了什么。自昨天成绩出来后,他就把借来的那本范文书供了起来,还将家中送来的零嘴摆了几盘在下面,想来若是有香,也是要点起来的。

“我昨日翻了那书,恰巧又看见一道大题,令我记忆犹新,我们做那篇吧?”

大家都笑了起来,楚辞看着张文海,突然说道:“阔之此举,倒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什么故事?楚兄何不与大家分享分享?”

“哈哈,那我就说了。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楚辞将守株待兔的故事复述了一遍。

“哈哈哈哈,这宋人也太好笑了,日日守在株旁等待,也太蠢了吧哈哈哈。”张文海笑点低,笑的不可自抑。

其他人也笑,但都是看着张文海笑。片刻之后,张文海突然醒过神来,哀怨道:“楚兄,你也太坏了,居然编个故事来笑我。”

“这可不是我胡诌的,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怎么,你们之前都没有听过吗?”这次轮到楚辞惊讶了,这个在现代连幼儿园小朋友都听过的故事,他们居然没有听过吗?

“你竟已读过韩非了?”比楚辞更惊讶的是其他人,韩非子显然不是科举必读书目,也不为今时之人所推崇,就算他们要拓展,也大多都是看别的书。

楚辞唏嘘,韩非子乃法学大家,当年始皇大大还是很喜欢韩非的。而且他的书里包含了一些帝王权术,几乎是后世帝王必看之书。但越发展,以仁以孝治天下的思想越推广,这以法治天下的就更为人所不喜。而且,估计帝王们也不愿别人多看韩非子,来揣测帝王心术吧?

……

“先生,弟子这篇文章做的怎么样?”

“不过尔尔罢了!”秦夫子拿着楚辞的文章看了又看,嘴里却傲娇的不肯夸奖他一句。

见楚辞装作失落的样子,他又说:“但也不是毫无进益。我还以为你把所有时间都拿去治春秋了呢。”

一提到改本经这回事楚辞就心虚,他立刻就把话题转了。“先生,您知道那个齐旭的家庭情况吗?”

“好端端的,为何要探人私隐?”

“这不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弟子觉得那齐旭似对我有恶感,我必须早做提防才行。”楚辞在秦夫子面前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谁是县学里最值得信任的人,那么秦夫子绝对当仁不让排第一。

“唉,说来这事也怪我。”秦夫子有些尴尬。

楚辞不明所以,难不成这个齐旭居然是秦夫子的什么人吗?那可就糟了,他还想着要先下手为强呢。

“当初我辞官之后,就回了袁山县,做了县学的一名夫子。因我在外还有点名气,故而想要拜我为师的人不知凡几。那齐旭就是其中一个。”这时,秦夫子给了楚辞一个眼神,让他要懂得珍惜。

“他家在常河镇,那是袁山县除了县城之外的第一大镇,和旁边的湖田县相交。而齐旭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常河镇大部分的土地,应该都在他手底下了,大部分百姓,都是租赁齐家土地耕种的。齐旭的父亲学文不成,后改为习武,前些年打点关系补了个武举人,如今担任湖田县县尉。”

县尉,相当于现代公安机关的局长了,放在古代,身为县里的四把手,足以一手遮天了。没想到这齐旭既是个衙内又是个富三代啊。

“他家当时托了人相邀,那人我推拒不得,便只能前去赴宴。席间,那齐旭表现可圈可点,成熟世故的完全不像是十二三岁的孩童,齐老爷子也最是看重他,便提出想让他拜我为师。”

“你也知道,我治的是诗经。虽然齐旭很好,但我总觉得,他不太适合治诗经,未免误人子弟,便婉言谢绝,说暂时没有收徒打算。后我与友人相约,在启山书院发现了你,考校之后发现你心思纯朴,倒是个治诗经的好苗子,为了传承所学,我也顾不得脸面,将你收为弟子,引来县学。孰料,到底还是看走眼了。”

楚辞讪笑,心里想,怪不得这齐旭从开始就针对原主呢,一直让人刁难他。

“昨日他的行径有些古怪,倒像是在掩饰些什么东西。但那个徐建已经认罪了,其他的留待提学大人判断吧。”

楚辞点点头。

这齐旭家中看来不简单,上头的关系错综复杂,肯定是不止浮出水面的这些的。

但是,他却不能再容忍他了,得想个办法把他赶出县学才行。俗话说的好,只有千日害人,哪有千日防人的?天天防备着可能的伤害,人都要被逼成惊弓之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