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759)+番外

“没错,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数字。黄大人,你既然会写这种数字,那会不会他们的计算方法呢?”

黄大人摇了摇头,道:“这些大食人将其视为秘法,轻易不肯传人,我也只知道写法。”

楚辞点点头,那些生意人自然不是打着传经送道的目的来的,不肯透露也是情理之中。不过他透不透露也没关系,反正他都会。

“本官机缘巧合之下,曾学到些解题的方法,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楚辞说完,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写了四个符号,然后用这些大人熟悉的语言给解释何为加减乘除。

这些大人长期和楚辞共事,早已熟悉他的说话方式,所以没用一点时间,他们就明白了这几个符号的含义。杜玉看看众人,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其实还有些疑惑。曾记得当年自己在学堂念书时也是名列前茅的,现如今竟也落后于人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解释清楚符号后,楚辞就在黑板上刷刷地写下了四道算数题,加减乘除各一。然后他说:“大家不妨一起算一算,看看谁用的时间更短。”

这些都是简单的两位数计算,这些大人一边对照数字,一边在脑中计算,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古代计算乘法用的也是口诀,只不过他们的口诀是小九九表,也就是倒过来背诵的那份。计算除法时,他们大多用的是试商法,此法较为深奥,一般人难以熟练运用,所以在秀才试时,如果哪一年出现了三位数以上的除法问题,那么就可以说,这一年的试题是有些偏难的。

楚辞在他们算完之后,也不假思索的写出了答案。

对了答案后,楚辞擦去了上面的内容,然后出了几道三位数的加减乘除,这下子乘除法计算起来就有些难度了。底下的大人们过了一会儿,才逐渐有人算出来。

楚辞再一次毫不费力地写出了答案,等他想要出四位数的题时,有一位官员举起了手,问能不能让他出题。

楚辞只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想法,便点头同意了。这人上来后也没停顿,拿着粉笔就出了题。

“楚大人,您还能像刚才一样直接写出答案吗?”他觉得,楚辞应该是知道答案的。

楚辞如他所愿,为难地摇了摇头,不等这人说话,他先开了口:“直接写出来有点困难,不过我可以和你们比一比,下面选出四位大人来,一人做一道,我做四道,然后咱们比一比速度,看谁更快些,怎么样?”

“既然大人这样说了,那咱们便比一比。”底下很快选出了四个人,其中有一个是提学司的账房,提学司里一应支出都要经过他的手,可以说,他是司里和数字打交道最多的人。于是,大家直接把除法题给了他。

杜玉乐呵呵地做了裁判,他一声令下后,四人开始作答。分到加减法的官员很快就算出了自己的那道题,等他们抬头看时,却发现楚辞的答案已经工整地写在上面了,与他们算出来的分毫不差。

分到乘法的那位官员有些着急了,四位数相乘的题他根本就没有做过。虽有迹可循,但速度却很慢。他忍不住抬头看去,却发现楚辞已经在计算除法了。

比赛的结果不言而喻,楚辞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不过楚辞也没什么高兴的,从现代随便拎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就可以轻易算出答案。古人只是没有掌握方法罢了,等他们掌握了方法,说不定他还算不过他们呢。

看着众人变得求知若渴的神情,楚辞也不藏私,直接开始授课,把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底下无论老少,无论官职大小,俱都拿着笔认真写写算算。楚辞透过他们,仿佛看到了日后拿到新教材的幼童们。算数学好了,就算日后不能靠科举发家,也能靠这个聊以糊口。

第384章 险象环生

经历了一堆习题的摧残, 这些大人们就初步制定算学教科书的讨论总算告一段落。相比较他们国家的字,还是这些简单的数字更易学些。想到楚大人教给他们的一些计算方法,这些大人就不由得心潮澎湃, 虽然算学对他们来说, 地位和诗词文章不可同日而语, 但能够将其掌握, 也不失为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当然, 这种数字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他们的字, 一来并非所有人都会使用这种字,二来,提学大人在教授他们时也说过了, 这些数字因为简单易写,所以很容易被改动, 若是在做生意时使用, 很容易会被人钻空子。

说完, 还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

这让原本觉得楚辞更加推崇异邦算学的官员们心里舒服了一些, 就说嘛, 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哪有他们的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