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776)+番外

楚辞点点头,不直接定罪就行了,按查出的结果来处罚是正当合理的。

目送范举乘车远去,楚辞也在心里松了一口气,不然这个海图一直存放在他这里,真是让人伤脑筋,还要提心吊胆,生怕被人知道秘密,现在总算无事一生轻了。

过了几日,楚辞接到了范大人的来信,信是一个水师的士兵送来的。信上将信息未传达一事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原来,并不是关云偷懒耍滑,而是在传递中途出了差错。

那日楚辞找到关云后,就告诉他事关重大,需要立刻通知范大人或祝元帅。以关云的职位来说,刚好可以将书信递交到他们的手上又不被人怀疑。

关云一直驻扎在漳州府,自然是知道楚辞的,听他这样说后,立刻就书信一封,让人送到被征用的渔船上去,因为他营地里的两艘战船和一艘巡航船轻易都不得离开,每日里还要去周围的海域巡逻。

这渔船一去,信息就断绝了。关云只以为上面太忙没空见楚辞,所以才没有消息传下来,只能在楚辞来时婉言将他劝回去,说些上面太过忙碌的话来搪塞。

范大人查明他没有说谎后,便又去彻查那艘渔船的消息,结果这一查之下,立刻震怒了。原来那艘渔船根本就没将书信送出去,还称是不小心遗失了。

范大人心头火起,怎么其他的都不遗失,偏偏这一封会遗失呢?他又派人去搜查他的家,结果在他家里,发现了一些线索,他家的灶前堆了一些引火用的纸张,通过上面的字迹可以判断,这里大部分是老百姓的家信,其中还夹杂着几封官府的书信,估计是弄错了夹带来的。书信里有些甚至都是很久之前寄的,可见此人匿藏已久。

这人这才慌了,连忙跪下求饶。范大人问他为何将这些书信藏起来,这人才支支吾吾道出真相,说这些东西有的引火用了,有的用来糊墙了。官差们听了抬头一看,果见周围的土墙上糊着一层层的纸张。

看到这里,楚辞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竟有人能愚昧至此?要不是这次范大人彻查,恐怕大家至死都不知道,这个帮忙捎带书信的船夫竟会偷偷将这些信带回来。

这些书信里,藏着老百姓们的喜怒哀乐,原本该被送达到亲人手上的,偏偏在这里化作了墙纸和烟灰。

楚辞继续再往下看时,这人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曾经看过别人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他们是把信丢了。他就想,这么好的纸丢了多可惜,回去糊墙糊窗户不是更好吗……

别人也是这样做的?楚辞沉吟了一会,将阿铁叫进来,吩咐他去做一件事。他心里一直以来都有个疑问,也不知道能不能解开。

第392章 角度

楚辞捧着阿铁拿回来的调查结果沉默不语, 看来他的猜想是正确的,问题果然出现在这些码头上。

他一直都怀疑,不管是之前的水匪, 还是后来的倭人, 能够每次都逃脱水师的追捕, 一定大有问题。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的。

阿铁的调查结果上显示,这些码头除了原来的三四座外, 都是在这四五年间建起来的。而码头建好后, 水匪们也就闻风而来了。这些水匪时而上岸骚扰海边的渔民,时而在海中劫掠商船,搞得人心惶惶, 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他们却很少被抓住过, 往往是水师刚接到消息,他们就已经逃之夭夭了。现在同样的事情在倭人身上也上演了, 纵使水师的人布下天罗地网,在各条海道上严防死守,他们也能抓住机会逃脱掉,这很难说没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

调查上还显示,无论是官府还是老百姓, 这些年里的公文和书信都有遗失的情况, 不过官府的公文遗失的少, 百姓遗失的比较多。也有人表示, 自己接到的信偶尔会有被人打开过的感觉, 但无论开口还是蜡封又都是完好的, 实在叫人难以捉摸。

楚辞不由想起了某次寇静的来信, 中间也总感觉有少了的痕迹。而且上次运送朝廷嘉奖的某工部侍从曾经给他带了一封寇洵的信, 信上杂七杂八的扯了很多话,最后才开玩笑的加了句,说什么阿静一月四五封信是多了点,但念在他情真意切的份上,还请楚提学多多回信之类的。当时他看了只觉得好笑,他何曾一个月收到过那么多信?这寇洵就是爱夸张。

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并非是他夸张了,而是自己根本就没收到过这些。那么这些遗失的信件去哪里了呢?

楚辞不禁有了个大胆的猜想,他估计在这海上运输的公文和书信其实都泄露过,那些倭人就依靠这里头给出的信息制定出行计划,再加上码头的人和他们里应外合,如此他们才能轻易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