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872)+番外

楚辞看着他们浮想联翩的表情,心中十分无奈,只好出声提醒:“众位大人,时间也不早了,不如先随在下去县学走走?”

“走,呵呵,走!”那几位大人尴尬地笑着起身,跟在楚辞后面走去。

他们刚刚待的那间客栈离县学很近,只是拐个弯的功夫便到了。进入县学后往左绕道直行,眼前一堵围墙将这里分成了两块区域。楚辞私底下称呼它们为小学部和初中部。

小学部,也就是蒙童馆。这里的规模比当初楚小远他们就读的袁山县学要大上许多。最初的原因是因为民间学风不正,私营的书院很少,想读书的人都往这边来了。现在的原因则是,比起私营的书院,大家还是更相信这些官办的。

蒙童馆里有十几位夫子,二十几个教员,一共收纳了三百多名十二岁以下的孩童就读。按照年龄区分的话,又分为启蒙班,开智班和明理班。

启蒙班都是些六七岁的孩童,楚辞带这些大人们过去时,这些孩童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教员的带领下做一些伸臂弯腰,曲膝下蹲的动作。伴随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团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员,学的十分认真。这些动作配上他们略显圆滚的身材后添了几分憨态可掬之感,让人不免心生喜爱。

约莫又做了半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两三分钟后,教员停了下来,宣布解散。孩子们欢呼一声,而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掏出一个鸡毛做的毽子,或掏出一根稻草编的跳绳,抑或是竹藤编的蹴鞠,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

孩子们玩的虽然开心,看在某些人的眼中,却是一团乱象。

“楚提学,这里的夫子也太不称职了。学堂乃是清净地,怎能放任这些孩童肆意玩耍呢?大好时光,不应花费在这上面,业精于勤,荒于嬉呀!”他表面上是批评夫子,实际上却另有所指。

楚辞自然明白他的潜台词,他解释道:“这是蒙童馆的大课间活动,目的是为了强健其体魄。进学一事劳心伤神,若没有一个好身体,恐怕难以支撑。”

“大课间……活动?”其他大人对于这位楚提学的作风有所耳闻,知道他喜欢弄些新鲜词出来,这会儿见又是一个让人不解的,便出声询问。

第445章 寓教于乐

“正是。”楚辞说道, “所谓强国须强民,强民须强身,强身须强练。若一天到晚坐在那, 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不利。要知道, 县学里的孩童,一般辰时进学,酉时才能休息, 中间间隔五个时辰左右, 怎可让他们这么长时间都坐在教室里呢?因此,本官在巳时和申时分别定了两刻钟的时间, 让他们出来活动活动, 这段时间便称作大课间。”

听了楚辞的解释,有些人低头思索, 有些人却还是觉得不能理解。

“可,入学堂不就是来读书的吗?要是他们的父母知道这些夫子竟是这样上课的, 能放心将他们送到这里来吗?”一个老者突然发问, 他是长宁府提学手下的一个分巡道, 做事最讲规矩。

楚辞看向这位老者, 说道:“张道员不必担忧,此事他们的父母俱已知悉,在入学之前, 这里的教员会拿课程表给他们看并针对他们不了解的做详细解释, 如有不能接受的,自去寻找其他书院便是。”

“课程表?”又是一个没听过的词, 这些别府的大人们忍不住对视一眼,他们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刚进城的乡下人一样,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新鲜。

“去把那个教室里的拿出来看看。”楚辞拍拍身旁的随员, 很快,那人就进到最近的教室里,将课程表取了出来。

这些大人们纷纷凑上去看,只看上面画了一些格子,从右到左分别有五竖,这五竖又分上下两栏。第一竖的上方写着语文、九章和乐府,下方写着德育、丹青。其他的几竖里还有书法、射箭和礼仪之类的,可以说是中类繁多了。

“楚提学,老夫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看完后,四阳府的提学面露难色地发问了。

“周大人但说无妨。”楚辞道,这位周大人看上去是一位慈和的老人,给他的印象还挺好的。

“这课程表上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是否太过苛刻?”

“这……周大人何出此言?”楚辞有些不解,他又看了一眼课程表,一天五节课,很合理啊,哪里苛刻了?

“读书人须学君子六艺没错,但这些孩童才刚刚启蒙,便要学习这些,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长了?”在他们看来,这些孩童目前只需要把三百千和其他几本书背熟了即可。

楚辞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他所说的苛刻竟然是这个意思。他也没急着解释,而是让人搬来许多凳子,说道:“各位大人,大课间快要结束了,不如我们先听一节课,再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