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879)+番外

他那天迟到时说接到了一封密旨并非托词,因为他确实接到了。只是这密旨的内容令他有些意外。

他原本以为是皇上想要吩咐他做什么事情,比如暗中观察一下南闽的局势,把林甫同的同党找出来。或是再仔细寻找一下有无倭人的踪迹之类的。

可是,这信上一点都没涉及到,甚至就连漳州府学子的情况也没有多问一句,通篇基本上都是一些闲话家常的内容,说简单点,就是圣上在对他吐槽朝中的一些情况。

当日接到信,拆开看了之后,楚辞一时竟有些恍惚。他忍不住回忆了一下自己当初在京城时,是否真是什么简在帝心的人物,是否和圣上已经达到了能说知心话的友好程度?要不然的话,圣上怎会突然以这么亲昵的口吻给他来这么一封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密信呢?

鉴于当时负责传旨的公公还侯在一旁等待他的回信,所以他只能快速地在心里组织好语言,尽量也以轻松自然又不失恭敬的语气给他回了一封信让公公带回去交差。

之后这些天,他总是有事没事就把这封密信拿出来看看,似乎想要找出这里面藏着的秘密。可无论看多少遍,这都只是一封很平常的仿佛友人之间的来信。

楚辞感觉有些头秃,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果然诚不欺我啊!他始终相信,皇上是另有深意的,总不能真的大老远送一封信过来消遣他吧?

其实有时候真相是很简单的,就如楚辞觉得不可能的猜测的一样,这封信确实是天和帝一时冲动之下的产物。

……

当时正值上朝,最近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天和帝近来身体不太舒服,正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半眯着眼睛听下面的大臣们打官腔。

突然,外面传来一声响动,吓了他一跳。将人喊进来一问才知,原来是钦差穆远修着人呈上一封急报,此刻正在门外等候。

天和帝命人将他传唤进来,待呈上急报后打开一看,立刻勃然大怒!

“好一个林甫同!好一个封疆大吏!好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忠臣!”

底下的官员们见龙颜震怒,立刻躬身行礼,嘴里还念着“圣上息怒,臣等惶恐”。

天和帝深呼吸了几下,这才将内心蓬勃的怒意稍微压下一些。

这急报的内容,是穆远修收集到的一些林甫同犯案的证据,其中就包括:谋杀嫁祸一省提学齐鲁直;私下勾结外省盐商贩卖私盐获利;收受高额贿赂差点酿成大祸,怕被发现便派人将人证一家斩草除根,甚至最后还想拼死一搏,命人劫杀钦差等等。

天和帝初看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可是一省巡抚啊!他们大魏总共才十三个省!累累罪行简直罄竹难书,便是这林甫同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天和帝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可是他没想到,这条鱼已经将一池水搅得浑浊不堪,然后肆意吞杀池内的鱼虾,让自己变成庞然大物。他不由往深处想,这条鱼是如此,其他的鱼呢?会如他所想的一样安分吗?还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暗暗生长了?

任何人都是经不起猜忌的,一旦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就离发现真相不远了。

天和帝当下在心里做了决定,他挥手让惶恐不已的百官们站直身体,然后命人将穆远修寄回来的急报传下去,让二品以上的官员们都看一看。

官员们看了后,脸上都浮现出震惊又气愤的神情,似乎他们对于林甫同犯下的恶行全然不知并且一点也不认同。

然而有一个人此刻却如坐针毡,他就是刑部侍郎魏文魏大人。当初南闽省水师驻军元帅祝威上检举信弹劾林甫同时,部分人的意见是将林甫同抓来审问,而以他为首的这些人却主张林甫同是清白的,替他说了不少好话。

想到这里,他冷汗直冒,不一会儿便将后背的衣裳都浸透了。他低着头弓着身子,生怕皇上或与他对立的同僚们想起之前的事情。

好的不灵坏的灵,有时候越是害怕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

有人上前奏道:“罪人林甫同身为一省大员,视人命如草芥,视朝廷法纪与无物,罪大恶极,理应诛其九族,以示天威。”

天和帝听完,想了想,说道:“九族的话倒不至于,诛其三族,其他人等一律贬为官奴,三代以内不得自赎其身,五代以内不得科举入仕。”

这个惩罚相较于诛九族而言,还是比较轻的。可是这样夺去一个家族的所有希望,将他们打入谷底,也不知道对他们来说,到底是生好还是死好了。

在场的大人们听到这样的判决都有些唏嘘,但也没人觉得应该祸不及子孙的。一个人与其家族从来都是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林甫同位居高官之时,他的整个家族都因此获益,人人皆以身为林氏子孙为豪。现在林甫同东窗事发,他们这些利益共同体自然也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