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古代做夫子(920)+番外

天和帝听完之后,扫了一眼殿上群臣,观察到他们脸上的表情,于是问道:“陈爱卿所言,尔等有何看法?”

有一吏部官员出列道:“陈大人所言虽有些夸大其词,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依微臣之见,还是早立太子为好。”

他说完后,天和帝点了点头,淡淡地道:“其他爱卿呢?也是这个意思吗?”

殿中群臣面面相觑,一时有点摸不清他的想法。他们今日不过就是惯常派个人上奏罢了,没想到圣上竟不像之前那样勃然大怒,动作间隐隐还有赞同之感。这是什么意思呢?圣上终于同意立太子了吗?

一位礼部官员率先站了出来,面上还带着些激动的神色:“臣等也是这么想的,圣上若立太子,于天下万民来说也是件好事。”

天和帝内心冷笑一声,于天下万民来说,只关心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谁又会在乎皇帝是哪一个?

倒是朝堂里的这群人,吏部的是左相一派,礼部则是右相一派,这两派意见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倒是难得的统一。

天和帝想,他们大概是筹谋好久了。谁叫先帝膝下人选,根本毫无争议,既无争议,又哪来的从龙之功呢?眼下他们见天和帝越发看重中立一派,怕是有些急了吧?既然如此,那就满足他们吧!

“既然立太子乃是爱卿们众望所归之事,朕便答应你们立下太子。此乃国家大事,众爱卿也有责任为我大魏选出下一任明主,故今日下朝后,诸位便回去举荐出你们心中的太子人选吧,待十日后大朝再议。今日起至下个大朝日,平时的常朝就免了吧。”

天和帝这话一出,瞬间好似一滴冷水掉进了油锅中,朝廷上下轰得一声炸了起来。没想到一向避讳谈及此事的圣上竟然如此轻易就答应了立太子一事!

只是,依圣上话中之意,太子之位,是要他们来选?

有些人马上就不乐意了,这立太子岂是儿戏,哪能由着他们去争,明明列祖列宗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秦王殿下既为嫡又为长,应是当仁不让的太子殿下才是!

他们话音刚落,另一派人就不服气了,自古以来虽有嫡长子继承的说法,可纵观历朝历代,嫡长子能继承皇位的却是少之又少。就看他们大魏朝,数十位皇帝中,只有一人是嫡长子继位,其他都是取贤者称帝。而本朝之中,成年皇子仅两人,无论文治武功,秦王殿下都不如赵王殿下,太子应立赵王才是!

眼看他们就要在朝堂上吵起来,天和帝冷哼一声,镇住了场面。他环顾四周,缓缓开口:“朕不是让你们回去拟出人选吗?为何非要在朝堂之上另生争端?是不是要朕立刻下旨册封太子才行?”

连续几声质问,让殿中官员的头越垂越低,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他们这才意识到,要不要立太子是圣上说了才算,他好不容易松了口,可不能让他再借机反悔。

见大家都听进去,天和帝站起身往外走去,张福海立刻喊“退朝”,喊完之后飞快地跟上前搀扶住天和帝。

天和帝一走,朝堂上的官员们没了争夺的对象,也失去了吵架的欲望,大家匆匆离开朝堂,就想着赶紧回到衙门,赶紧上折用笔杆子征服其他人。

“圣上,您好点了吗?太医说过您不能动怒的!”回到御书房,强撑了许久的天和帝立刻剧烈地咳了出来,张福海看着帕子上星星点点的血迹,急得哭腔都出来了。

天和帝缓缓坐下,待气喘匀后,端起茶杯漱了漱口,笑了笑:“刚刚那场面你也看见了,朕要是不动怒,他们怕是吵到天黑都吵不完。”

张福海不敢妄议国事,只能在心里咒骂那些人,还是当臣子的,怎么连他一个奴才都不如?

天和帝一看他的样子便知他心中所想,眼底不由浮现浅浅笑意,他这位大总管,无论什么年纪,性子都改不了。他们年少相伴,若说这世上还有一人能让他完全信任的,也只有这张福海了。

……

圣上同意立太子一事,没到一天,便在整个京城都传遍了。无论前朝后宫,无论官员平民,嘴里都在讨论着这件事。

秦王府中,虞稷一脸不忿,地下一片狼藉,全是他砸碎的东西。

“秦王殿下息怒,圣上虽然让他们推举,可最终决定太子之位的,还是圣上啊!您简在帝心,圣上对您的偏宠举朝上下有目共睹,您只需静观其变即可。”一旁的谋士苦口婆心地劝说着,生怕他会意气用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虞稷冷哼了一声:“什么偏宠?父皇要是偏宠我,早该在王府时就应该立我为世子,哪里还用等到现在,要和老二去争这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