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153)

作者: 谢述宴 阅读记录

她喝了口汤,继续道,“沪城的经济要发展,就会有新的企业,新的工厂,新的建筑修建起来,而这一切,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浦东。”

“要发展早就发展起来了,”

赵图强不信,“这都多少年了,而且过个江那么麻烦,谁会跑到这边来开发。”

“还记得上次的踩踏事件吗?”

谢雁说,“上百人伤亡,如此严重的事故已经刻不容缓,跨江大桥迟早就要修,现在虽然技术问题、资金问题都没有解决,但是一旦到位,浦东立刻就会进入开发计划中。”

她果断预测,“不出五年,浦东的地就能追上浦西!”

“你现在卖了,以后我们三个只会一起背一屁股债,但等个几年,绝对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真的假的,臭丫头你不是被谢家策反了?!嫌弃我,不想让我过来吧?”赵图强话这样说,态度却有些松动。

“你不是说过吗?”

谢雁顿了顿,道,“我从不说屁话,更不会说大话。”

荒凉的浦东,将会是沪城突破经济黑暗时期,重回巅峰城市,甚至是走向世界的最好跳板。

那里,是未来的东方明珠!

赵图强回去了,虽然嘴上说一个臭丫头能知道点什么,但身体却很诚实地推掉了买家,也放弃了买浦西房子的想法,本来那个低价房要买的人也不止他一个,很快就被别人抢了。

赵图强一开始还有点后悔,但随后,他就没心思再想买房子的事情,拉着货,朝着西北去了。

这一去,就好几个月回不来。

谢雁没事的时候,就往常奉献的书房里跑。

她现在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沪城跨江大桥。

沪城早就有要修建跨江大桥的意思,最困难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问题,另一个是资金问题。

常奉献和她聊得多了,越发觉得这个便宜外孙女聪明的不得了,留在家里,工作日还好,人都去上班上学了,但节假日,难免不会受到那“一家三口”的干扰。

谢燕是小孩子,他还可以骂几句,但常晓菱的冷漠,谢江飞的偏心,常奉献自己看见了都糟心,他就算说了两人也照样这样行事,尤其是谢江飞,就是不喜欢谢雁,把她当透明人。

然而,谢雁早就同时把他们三个都当成了透明人。

但谢郁却看不下去,他找到常奉献,“我不想再看到谢江飞刻意讨好,实则带着目的性的行为,也不想看到他们欺负我姐。”

常奉献正好这段时间在加班,周末的时候,他就把两个孩子带去设计院,他在旁边工作,两个孩子在旁边的桌上做作业。

设计院里人人都忙着工作,没人会来找事,谢郁和谢雁也可以安静地学习。

沪城跨江大桥的技术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代的工程设计师,好消息是,随着一座座大桥在华国各地建立而起,一个个技术难题被不断攻破。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刚回到设计院,担任这次沪江跨江大桥总设计师的林铸江。

这也是设计院这阵子加班的原因。

林铸江今年五十三岁,沪城本地人,著名的桥梁工程设计师,他从小就在浦江边长大,从土木工程毕业之后,从事桥梁修建工作多年,再回到沪城开启这个大胆的跨江想法时,他已经在全国各地攻克了很多桥梁技术难题。

而每一个难题,都是为了沪城这座前所未有的跨江大桥做准备。

六年前,他在浦江的支流上建立起了全国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双塔斜拉桥,这座桥是用混凝土修建而成,上面有斜拉索,可以说,桥身和拉索是桥梁最重要的两部分之一。

这座桥的主跨度达到了两百米。

但浦江和浦江的分支不一样,浦江即便是最窄的江面,主跨度也有接近四百米的距离,跨度接近之前那座桥的两倍。

除此之外,在江面上架桥还有另一个问题——桥柱会落在江里。

浦江是长江的分支,这样庞大的江流,河床积沙,河底的土壤松软,和在硬实的土地上修桥柱桥墩情况完全不同。

桥柱的存在,也会阻碍航道,泥沙会不断冲击,造成更多的问题。

林铸江在回来之后,带来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要设计院的进行测算,对比,并且根据沪江的情况,对这些资料进行各种方案的设计和预算。

先是整理这些资料和数据,就是一项不小的工作。

而谢雁从一开始到这里来“做作业”,到帮忙整理资料,计算数据,一开始还有人惊讶,看到她整理的结果之后,小组再也没有人把她当一个小孩子看,有人帮忙分担工作,还是常奉献的外孙女,自己人,这不是大好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