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304)

作者: 谢述宴 阅读记录

“行了,别拿未来的大饼唬我。”

周廊摆手,“你们提倡的是磁悬浮吗?你找来的几个专家,提出要建利国的那种摆式列车,那种摆式列车根本就不合适!”

“你说修建高速铁路,是为了国家发展,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大的投资,上千亿的项目,要追赶国外的高速铁路——但国外的高速铁路,几乎全都是亏损的。”

姚松说,“而华国的国土面积那么辽阔,我们的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国家各个行业,方方面面的发展和建设都需要钱,花上千亿的价钱,去建一条无法盈利的路线,这根本就不划算!这条线不是不能建,只是以国家现在的情况,哪有多余的资金够投入在里面?”

高速铁路靠什么盈利?

国外的高速铁路即便是收了车费,也只是杯水车薪。

国外的回答很简单——不盈利!每年都在亏损!

更何况,华国的铁路无论是票价还是各方面,都不会提价太高,交通路线本来就是修建来方便大家出行的,如果票价太高,只会成为一个摆设。

那华国能吃得下这么巨额的亏损吗?

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轻易尝试。

周廊气呼呼说,“你们少说点话,少写点信,那京沪高速再有两年就能开通了,何至于我们现在还在这里讨论能不能修的问题?”

五年前他做了京沪高速的方案论证,四年前,京沪高速铁路的呼声非常高,全国上下,他,还有沈工程师,以及实验室的主任等人都一致认为,京沪线应该尽快修建。

“你看,当年你们说,要在九五年修建,零零年通车,现在二十一世纪也快来了,京沪高速没有上线,华国的交通依然在运转着,也没有太大问题嘛。”

姚松乘胜追击,“不是说不建,晚十几年,等国家有钱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上去了,坐得起高速铁路了,再修建,不也是一样?”

这话的确无法反驳,尽管周廊认为,京沪线的客运和货运压力非常大,但高铁不修,怎么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呢?

“小姑娘,你是交大的学生,可能你不了解华国的实际情况,建设铁路需要钱,需要人财物力,还需要协调各个方面,建成之后,老百姓能不能坐得起高铁,高铁能不能盈利,这不是在实验室里就能算出来的。你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廊不理他了,自己生着气,姚松只好笑眯眯地问谢雁。

这问题谢雁熟啊。

再过十几年她人都没了,到时候再修高铁,先不说发展会晚个十几年才能提速,她自己都等不到那一天了,那交通工程不是白学?

“您说的对,”

听见这句话,姚松还有些满意,周廊的这个学生好,说话不像她老师,一言不合就生气。

但熟悉谢雁的系统知道,这句话往往意味着后面才是正片。

“华国要修铁路,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并不单单只是票价问题,第一点,为什么要修铁路?”

“铁路是发展的路,当然要修铁路,铁路修到那里,发展的脚步就到了哪里。”

姚松说,“可是京沪铁路,本来就有铁路线,即便是没有高速路,发展也到了华国沿海。”

“的确,但是京沪线是第一条高速铁路线,它是一个实验路线,更是一个代表路线,只有在京沪线上,高速铁路能够取得成功,华国的其他铁路,才能跟着一起走高铁的发展路线,高铁比旧式火车技术更快更有效,更能适应现在的华国发展速度,而它比磁悬浮便宜,不需要新建磁轨,造出来的铁轨,高速列车可以跑,中低速也可以跑,只要是轮轨列车,就完全没问题。”

谢雁顿了顿,道,“这是目前来说,最适合华国进行推广和发展的高速铁路技术,在发达的铁路网上,它可以缓解越来越大的客运和货运压力,在不发达的西南西北地区,它可以让铁路更快更早地进入那些落后地区,那些贫困地区,去帮助华国的西部脱贫脱困。”

“京沪线,不只是首都到沪城的一条路线,更是华国的生命线,它早一天出现,华国的铁路就能早一日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它如果能实验成功,那么西部的铁路空白地区,将会迎来更快的井喷式发展。”

姚松原本可以反驳谢雁,这也是他们讨论的时候常有的习惯,但他没想到,谢雁并不和他以往辩论对象一样,考虑实验室技术,考虑华国国内外的环境,而是去考虑一条铁路线,对于整个华国铁路发展,华国西部大开发的作用!

这种眼界,如果从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女生口中说出,那么姚松或许会觉得有些好高骛远,但谢雁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