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316)

作者: 谢述宴 阅读记录

高速轮轨没有了消息,磁悬浮没有核心技术,技术被卡在德方,无论是价格还是之后的维护等工作,主动权都控制住德方手里,修建需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修成之后还要每年靠烧钱运营。

——京沪线的高速计划,就是在这样两败俱伤的情况下,一再延迟着。

谢雁去高原之前,和郑晴、苏筝打过电话。

郑晴倒是挺高兴的,她参与研究的信息系统有很大突破,而且可以应用在沪城的各个方面,“倒是磁悬浮线,就算是沪城,也养不起啊。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尴尬。”

苏筝倒是没那么着急,“即便是没有磁悬浮线,沪城也依然在高速发展,所以经济账算不到磁悬浮头上,自然是巨亏,但这不代表磁悬浮就是错误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做成一件事。

高速轮轨三个都差,磁悬浮就差一个天时地利。

“倒是严教授的实验室,还在继续研究更高速的磁悬浮技术,争取早日把核心技术突破。”

现在上面的态度模棱两可,中华之星的事故可能是个诱因,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做技术引进,就像是之前的动车核心一样,都是通过国家层面的技术引进合作,才拿到手,继而开始研发。

这比起自己从无到有地攻克技术难关,要容易的多。

当然,也会付出别的代价。

“你去那边注意身体。”

苏筝最后说,“系医生现在是你的私人医生,他会跟着你去吗?”

谢雁:“形影不离。”

系统:我太敬业了。

听见这个回答,他放心了些,“那边的环境很恶劣,如果受不了,就和我说。”

“说了你能怎么样?”

“我去接你回来,”

电话那头的苏筝顿了顿,说,“或者我去陪着你。”

谢雁笑了声,“不用了,有医生在,我的身体挺好的,最近也一直在按时治疗,等我在实验室这边没事了,再去沪城看你们——如果有机会的话。”

谢雁刚回三院,还没把人认全,就又被送出去采集实验数据了。

她也能感觉得到,部里院里人事变动得都很快,原本关系就比较复杂,这次既是去收集数据,也是去帮手的。

实验涉及中科院和铁科院,重点在于高原冻土方面的研究。

高原反应,实验室的好几个人呆不了,一去就发烧,呕吐,症状很严重,那边的环境也很恶劣,因此苏筝才会第一次这样问她,如果不是苏筝拦着,郑晴已经过来抢人了。

“一个女孩子,天天往偏远地方派,这是不是故意整我们家桃儿啊?”

谢雁知道她是好意,“在工作岗位上不分男女,而且这个工程也很重要,比如在首都做资料,在办公室打杂,我更喜欢去外面跑工地。”

有一点谢雁没说错,这的确是个罕见的大工程。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对于华国来说也是如此,进入新世纪,有四项世纪大工程,是全国都关注的。

第一项是南水北调,华国的地域辽阔,一年同一个时间里,有些地方洪涝成灾,有些地方却干旱数月,各地的气候环境完全不同。

南水北调,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用于应对华国年年发生的水灾和洪灾,将南方的水,调去北方,一个工程,解决两地的问题。

第二个和是第三个,都是平衡华国西边和东边的资源,分别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华国不止南北有气候和地域差异,东西方也有,西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大片空白的土地可以进行农业、工业和电能的发展,而东边则是密集的城市和人口。

如此发范围的能源运送工程,是史无前例的。

最后一项,就是谢雁要去的实验室所参与的工程。

高原冻土实验,就是为了这一项工程服务。

青藏铁路。

后三项,都是为了一件事——西部大开发!

京沪高速路虽然陷入了停滞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华国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在停滞。

正是因为这个庞大的国家,一直在努力地发展和往前走,一直在各个基建行业飞速进步着,所以才缺钱(不是)。

京沪线不修高速铁路,是姚松等人不知道高速铁路的好处吗?

不,作为铁道部的老工程师,他们比外行更了解铁路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有多大,但修建一条这么长的高速铁路线,将会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即便是建成了,运营的成本,维护的成本,即便是票价也收不回来,京沪线不是没有铁路,现有的铁路运输能力,他们认为还可以在支撑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