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炮灰一家的幸福生活(112)

作者: 公子葭 阅读记录

乐宛郑重其事:“我以我的生命保证。”

女知青平复了心情,才颤着声音娓娓道来。说的时候她紧缩着肩膀,像是有什么害怕的东西萦绕在她四周。

“我叫宋春梅。是八年前自愿下乡的知青,也是比较早来的。”

“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很正常。最起码在我看来,这里的村民虽然愚昧,但好在淳朴。大家都上工,赚工分。偶尔有胆子大的社员和知青,还三五不时的结伴进山打点野味回来改善伙食。虽然跟我想象中的建设不太一样,但好在大家相处不错。”

“后来出的问题根源是在这一任的大队长身上,孙大良当上队长之后,刚开始也是照常下地赚工分,然后往上交粮食。谁知道中间有段时间比较旱,黑石大队不邻水,别的村子还能靠河水续一续,黑石大队中间就耽搁了几天没有浇上水,后来那一季的庄稼就不成了。就算是紧接着下了好几场雨都没救回来。”

“粮食不够,孙大良不愿意往上报,觉得同在一个公社,别的大队都出这种事,就他的大队出了事,怕公社上说他。书记跟他是同姓本支,又岁数大了,也基本听他安排。所以那一年的粮食也是照着别的大队一样交。”

“交完那一年就断粮了,孙大良把村里的储备粮按人头分,知青拿的最少。”

“人们都不服气,觉得他干的不行,准备往上告把他的大队长给他抹了。”

“孙大良心里害怕,于是就生了个歪想法。他在山里头弄了个大石头,瞎胡搞了一通,又叫一个说是通灵的婆子来看。那婆子被他收买了就满口胡言,说他们靠山,得有阳气镇着才好。说那一季的庄稼出事是因为村里女的太多。”

“孙大良这套说辞信的人也不多,但孙大良混账的很,他故意把储备粮分着放。有一家信的,把够年岁的女儿赶着嫁到别的大队了。转头那户人家就在家门外头不远处找到一个地窖,里头搁着粮食。”

“就这样,陆陆续续的,很多家把女儿嫁出去或者把家里小女孩过继给别人之后,村里的粮食就多了起来。”

“虽然还是有人迟疑,但也没有人愿意出头去告发他了。”

“那一年我们知青就有几个去公社上告孙大良的,但不成,没有证据。来了人调查也查不出来。村民们都不配合,怕不听孙大良的,家里粮食就没有了。知青也被批,后来都弄去挑粪干脏活累活。”

“因为都把女的赶走了,村里人口少的多,粮食也将将够过冬。翻过年很多人都信了孙大良的鬼话。”

“生了丫头,狠心点的就丢到山里去,稍微善心点的就把丫头过给外头的亲戚。”

“连着这样过了两年,问题来了。”

“村里适龄的男人多了,但却没几个适龄的女的。想结婚的找外面大队,人家都不乐意嫁过来。说是这里地方偏人又穷,还名声不好,生了女儿都不要。村民们又不乐意了,去找孙大良的麻烦。”

“孙大良就说,怎么没有适龄的,知青不就是?年年都来新的知青,个个都是十八九岁的适龄女性。”

“那时候其实知青们是有察觉的,尤其女知青上工都搭伴,不敢落了单。”

“第一起事件发生的很快,有人吃准了孙大良不管,就把一个女知青拖回自己家玷污了。”

“事情发生之后,知青们都闹起来要找孙大良的麻烦。孙大良装作很无奈的样子,不停的给知青们许好处,安抚知青。另一头还找人给那个女知青做思想工作,劝说她。”

“最后,那个女知青嫁了。知青们也只能偃旗息鼓。”

“现在想想,孙大良打的就是个温水煮青蛙的主意。第一个做出暴行的,没有得到惩罚,那第二个第三个也不会遥远。毕竟失败也不算什么,成了自己就能不花钱娶一个有文化的老婆。这样的选择放在那些娶不到老婆的人面前,有几个能不动心?”

“女知青嫁了一个又一个,也有人不愿意的,说是要去告孙大良。结果转头人就没有了,说是她自己乱跑进了山。”

“我也是打那时候起,才惊觉这里的风气已经烂了,救不回来的那种烂。只能匆匆挑了个男人嫁掉。”

“这些年来来往往的知青,孙大良每次都挑那种家底不厚的偏远地方过来的女知青。这样人到了这里好拿捏。来的男知青一次比一次少,现在也只有十几个。”

“男知青也有帮忙的,但是现在基本上不行。知青点盖在村子正中,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再加上嫁掉的女知青也多,男知青中间有几次出去告,后来都不了了之。”

……

乐宛插了一句嘴:“那来人调查,孙大良怎么糊弄过去的呢?还有失踪的女知青,他怎么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