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炮灰一家的幸福生活(70)

作者: 公子葭 阅读记录

趁着还没有开始,乐宛先准备把手里的这些古书古画给处理了。

挑了一个晴好的天气借口跑外勤,乐宛偷摸回家,确定了屋里屋外都没有人,就抱起几个匣子按了胎记。

这几天乐宛也考虑了很多。

书籍和古画是必须要交托到专业人员的手里进行修补的,尤其是古书,残破的太厉害。家中根本没有保存这些古画和古书的条件。其实如果能够查明这些文物的来源,她也不是不能给捐赠出去,但是现在明显家里有太多的谜团,自己也不能贸贸然的就将东西捐赠。

思虑再三,她决定了,将文物进行借展,也许是现在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了。

但是随之而来也有许多的麻烦,首先,正常的借展程序她根本走不下来。她没有户口身份,连手机都没有,想要匿名连个快递都寄不成。

私立的博物馆她信不过,公立的又无法解释文物的来源和证明身份。

想明白这点之后,乐宛就开始考虑一个事。

按理说她往来于四十年后也有一段时间了,之前都是拿现金结账,为了避免被人怀疑,她还老是换着城市晃荡。依照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生活自己还要过上几年。乐宛有心固定下来,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是个事啊。

所以这次她想借着借展文物的时机,给自己弄个固定的转换地点和手机。身份证就不想了,自己怎么也不可能弄到的。

但手机真的太重要了,有了手机,很多时候她就可以网购,要知道她每次买东西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买回来的东西不是这个时候该有的。要是有了手机,自己就能在网上买一些有年代感的东西,像是布料啊玩具啊,拿出来也不会很惹人注目。

所以,把东西转交给个人,再借由这个人去处理,对自己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对她来说人选需要十分注意,得是正直可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给自己打圆场,最好还是能跟大的博物馆说上话的那种。

乐宛想破脑袋,终于想起来原书中的一个人。

这个人叫万青山,在书中曾经短暂的描写过,本来是个知青,后来成了第一批大学生。父亲是考古学的教授,动荡之前就因病去世。

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也学了考古,乐宛看书的时候只看到一半,也就是九十年代。那时候万青山已经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了,更难得的是,他把父亲的收藏全部无偿捐出,在九十年代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乐宛想,就是你了。

摸着胎记集中精神,这个传送有个极为便捷的地方,那就是你可以转移到指定人员相关的地点。就比如现在,乐宛想的就是万青山所在的地方。

睁开眼就是吵吵嚷嚷的人流,年轻的男生女生随着下课铃声离开教学楼,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到处都是笑闹的声音。

京市A大的校园,乐宛心下了然,万青山现在应该是行业泰斗了吧,这个岁数还能在学校,可见地位很是稳固。

随手拉住一个学生询问了考古系的坐标,乐宛就提着四个匣子往办公楼去。

途中还被好几个男生搭了讪,还有几个要上来帮她提东西。看惯了七十年代人们牵个手都要担心有伤风化的样子,面前神采飞扬的年轻人就显得可爱了许多。

乐宛心情颇好的拒绝了这几位护花使者,装作学生顺利的摸到了万青山的办公室。

整整衣襟,乐宛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请进。”

乐宛推门进去,里面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有两个学生围着他,看样子似乎是在讨论问题。

“请问你是……”

乐宛也不绕弯子:“我只是过来给您送点东西。请问您是万青山教授吗?”

万青山点点头:“什么东西?”

他名声出去之后,就有人不知道怎么传的,说他看古董眼光贼好,不少人喜欢拿东西过来让他掌眼。弄得他哭笑不得,事实上文物鉴定属于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范畴,跟考古真的关系不大。

“如果是文物的话,你还是往六楼去找一找博物馆学的张教授,他对这个比较在行。”

乐宛对万青山的印象不错:“您还是先看看再说。”

旁边两个学生也兴致勃勃的凑过来,万青山有点无奈。行吧,看看就看看。这姑娘看着挺机灵的,但又太年轻,东西可能就是家传的那种小摆件什么的吧。

乐宛瞄了一眼两个学生,留下就留下吧,多几个人看着也不坏事。

乐宛先把画抽出来,第一幅刚展开一半,只见本来还站的稳当的万青山登时就扑了上来,声音时按捺不住的激动。

“这个你是从哪里弄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