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卷毛(170)+番外

作者: 阿泠泠 阅读记录

“我看见你哭了。”

“嗯。”安歌没否认,老气横秋地说, “方辉想考二哥读的大学,我高兴的。”

冯超会意, 浅浅地笑了。总觉得小毛毛有两个灵魂, 在老太太和五阿姨那里她喜欢撒娇, 糯糯的还是个孩子,但大部分时候她比大人还大人。不过他听方辉说过,以前安阿姨心偏到不知哪去的事, 能理解, 没人保护的时候可不就得长大。

安歌抬头看向树间, 视力好的结果就是连毛毛虫的蠕动都清清楚楚。改变可以一下子拆除原有的,也可以放缓到每时每刻,然而前者难免留有各种隐患,在某个特定的时段爆发,后者却是潜移默化,不断调整。

梦里方辉是跳级失败的例子,小学跳级,考入一中初中部,中考失利进了另一所高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男孩还有另一条出路,可以从军。女孩呢,除了找个好工作还是找个好工作。

方辉通过招飞考进军校,离开了东城,回来已是英武的青年。

路是人走出来的,然而有的时候选择哪条路,只是那已经算是当时最好的路。

方辉的后事是她去办的,他的东西不多,“差不多就行了”先生对生活要求不高。

“毛毛。”冯超犹豫着,方辉选定学校,那么到时毛毛不是落单了?

“嗯?”

假如现在讨论,她一定会拒绝别人的陪伴,冯超摇头改口道,“没事。”

徐蓁骑车先走,安歌和冯超到家时刚好父母、爷爷也回来了。今天大姑父火化,他们去送了最后一程。农村白事仪式繁琐,三天里安景云和徐正则几乎没睡过觉,白天黑夜守在逝者灵前,来了吊唁的客人还要陪哭。晚上还有一顿豆腐席,但徐正则受过严重的烧伤,累得心脏病快复发,安景云赶紧婉拒了。

到家徐正则匆匆冲了个澡,一头栽倒在床上。安景云洗完澡出来,强打精神一边做晚饭,一边跟徐蓁问这几天家里的情况。

徐蘅绕在安景云旁边,闻言耿直地说,“妈妈,大姐烧的大排好老,咬都咬不动。”

徐蓁瞪她一眼,她改口道,“妹妹炒的菜好吃。”

“吃什么了?”

“韭黄炒蛋,炒三丝,拌番茄,焖茄子,……”

安景云好笑,“你改吃素了?”

徐蓁无情地揭穿,“钻在钱眼里,毛毛给了她二十块让她买零食,她就样样都好。”二十块钱惹的祸,让徐蘅、胡晓冬坐三轮车溜得飞快,否则凭他俩那脚力,到夜也跑不出城。徐蘅意识到不妙,再说下去大姐就要把她干的“坏事”说出来了,干笑两声,“妈妈,我去看毛毛在干吗。”

溜了。

她溜了,徐蓁还是得把胡家的事情告诉安景云。安景云沉吟着,“最早幸亏胡家帮忙,否则那一年没人看二二,还不知道二二要闯什么祸。不用怪她们多想,现在孩子都大了,以后少来往就是。”

徐蓁不服气,安景云耐着性子教她,“二二小的时候,你爸和我要上班,没办法只能交给你奶奶带。才一天,晚上我下班,二二摔成了血葫芦。你奶奶也不是存心的,就是不会带孩子。你再想想,胡阿婆带二二的时候,不但给她吃饱穿暖,还教她做手工,有时让我们在她家吃晚饭,省了我多少事。虽然我们付了钱,但拿钱不好好做事的人也多了去,不能觉得自家出了几个钱就是大爷。”

“可我们帮她们的更多,”徐蓁哪里听得进,“远的不提,去年要不是你和爸爸帮她们去谈判,乡下老屋就被人占了。”

胡家原来是农村的,进城后放弃了田地,但宅基地的老屋还在,胡阿姨经常念叨以后要到那里养老。去年紧邻借着翻新屋的机会占了两家之间的过道,紧邻是一幢假三层的小楼,靠得这么近,打地基的时候又不注意,老屋的两面墙被震得要塌。胡阿姨到村里讲公道,反被下了通牒:危房必须马上整修,不修就收回宅基地。胡阿姨性格虽然强悍,无奈身体只是一个中老年妇女,被几个壮年男人连推带搡赶了出来。

说到这里安景云的耐心差不多用光了,沉下脸,“行了。要是老挂念别人的回报,到时难受的是自己。”她扶着腰“嘶”了声,“吃过饭我还得去你五阿姨那里。”

徐蓁奇道,“干吗?”

“大姑姑家大表哥想到城里找工作,不想种地……”安景云叹了口气,“也难怪,种地是累,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滋味我是受够了,幸好总算过去了。看看你五阿姨那里有没有办法安排。”

“要帮也是帮三表哥,大表哥跟咱们又没关系。”安景云给徐蓁细讲过亲戚家的关系,大姑姑是填房,嫁人时丈夫已经有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