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卷毛(200)+番外

作者: 阿泠泠 阅读记录

徐蘅气鼓鼓地把事情告诉冯超,徐蓁懒得理,抓起笔继续做笔,谁知听到冯超许出空心汤团,“等国庆节放假,我陪你去。。”她连忙制止,“喂喂!不许去!谁陪你们去?路上怎么办?”

“有我陪着没事的。”冯超见徐蘅刚缩回去的气又要鼓起来了,赶紧两头安抚,“放心,我会陪你的。”

徐蓁哼了声,不说好或不好,说不定过两天徐蘅自己忘了,何必跟她这会大闹,反而叫她加深印象。

幸运的是假期里有顺风车去海市。方辉的父母想去探病,方辉爸特意跟单位借了辆十一座的面包车,好带上徐家四个孩子。

方辉告诉安歌的时候,大大咧咧说如果需要搬东西,他跟二哥可以帮忙。毕竟那个时候,如果家里有人住院,医院只提供一张病人的床,其他一应要用的被子漱口杯脸盆脚盆都得自家带。

“方亮也去?”

“是啊。”

方亮去做出国留学体检,有顺风车就提前去,方明已经帮他借好宿舍床。

安歌算算时间,方亮的体检白做了,办好签证也没去成。他脑部发现一颗肿瘤,压迫到视觉神经,有时看东西会模糊。为了节省医药费,也为了方便术后看护,方家选择在东城新开的那家医院做手术。剥离肿瘤时医生不小心弄断脑部大血管,抢救了一天,输血3000cc也没把人救过来。

血库的规矩是付完钱才能提血,方家钱不够,向熟人紧急求援。安景云近水楼台,跟厂长打过招呼,跟出纳借了款赶去,陪着在手术室外等,直到傍晚医生出来说手术失败。

第一百一十八章

到了那天, 方家四个过来带上徐家四个, 再加一个李勇。

李勇听说孩子们搭别人的车去探病, 觉得自己作为姨父有责任跟来照顾她们,毕竟方家这对夫妇是出了名的书呆子。方爸有科长的行政工作, 还略通人情世故,方妈却是真正钻在科研中。四个孩子,老大是方爸带的,老二、老三、老四就是哥哥带弟弟的模式了。

方妈有了儿子, 还想要个女儿,谁知生来生去全是儿子,见到徐家三个女孩很喜欢。只有一点不好,她拉着徐蘅的手长吁短叹, 为安景云没坚持给徐蘅做手术而可惜,“把眼睛矫正好,谁看得出你有病。”

徐蓁的脸都要青了,她最讨厌别人说二二有病。

李勇赶紧把徐蓁和徐蘅安排坐到最后一排-隔离,必须隔离。他和安歌坐在最后第二排,方妈晕车,坐第一排。副驾驶位上是司机的孩子,既然方家借了车, 又是节假日, 他把自家孩子也带去大城市开眼界。那年代私车少, 搭车几乎是公认的福利。

路上要走近三个小时, 李勇跟安歌聊生意。他想再买一台大圆机, 学名纬编机的,这东西上手快,针织花头又多。人手也不愁,近来厂里效益不好,工资发不出,不少人办了停薪留职,有的人自己做小买卖,也有一些帮私人小老板打工,他招人也容易。

安景云插队的那个乡,在九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做针织,形成了气候,办成厂的也不少。安歌自然支持李勇的想法,资金么贷款,一两年里五十元、一百元的大钞即将发行流通,物价也随之大动,今天花明天的钱等于省钱。李勇的流动资金和成本,她是有数的,立马掏出小本子算资金缺口。

他俩在那里小声商量,坐在前面的方爸方妈只听到“停薪留职”,以为李勇动了这个脑筋,忍不住就相劝,“小李,不要冲动,单位肯定能挺过难关,听说大领导都在想办法解决三角债了。我们受单位培养那么多年,越是难关越是要和单位一起度过。”

李勇,“……”从哪里说起?不过他头脑灵活,马上接上去,“那是,肯定要跟厂里共度难关。”安歌听他讲得一本正经,差点笑出声,姨父真是见人说人话的典型。

方妈又劝安歌,“毛毛,你还是学生,要专心学习,社会上的事情……以后有的是时间了解。”

安歌,“……”

方妈只知道是安歌帮忙方辉才能考取一中,心里非常感激,才会借了车子特意去探望徐重。这会生怕安歌进了高中后放松学习,和风细雨地说,“像你这样聪明的孩子,应该学理科读到博士,将来进研究所……”方辉听到自己妈“念经”,连忙回头对安歌做了个道歉的手势。安歌会意,无声地回了个笑。“越是天分高,越是责任重,现在不能分心。别看基础科学枯燥,人类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基础科学的研究……”

安歌探出头,轻轻戳方辉的肩膀,指指方亮,最得方妈衣钵的是方亮啊。方妈晕车,保持着固定的姿势,方亮却把两个孩子的小动作看得清清楚楚,伸指在方辉额头弹了个毛栗子。方辉吃痛,吐了吐舌头,转头看见角落里的冯超悄悄地看着他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