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逃妻(142)+番外

这段日子里,锦宜零零碎碎地听说了些半真半假的消息。

据说,这一次殿试,金榜题名状元独步的,正是户部林侍郎的公子林清佳。

这也是众人意料之中的,毕竟林公子的才名早就名扬天下,而在伺候叶铮这段日子里,锦宜也多次听叶铮赞扬过林清佳,能得叶先生称赞,那自然非同一般。

但锦宜关心的自然是子远,可这飞来传去的消息里,并没有郦家子远的名号出现。

倒是听王叔说,每一年的殿试之后,京内都会快马急件地送一份上榜名单卷宗给叶先生过目。

锦宜却比叶铮更心急火燎地等这份卷宗。

入秋的时候,除了才结束的大考,流传于天下最著名的事,倒也还有一件儿。

据说,皇帝陛下许桓辅国开府,在原来的桓府旁边新造了一座毅国公府让他安居。

同时,皇帝还很贴心地赐给了桓玹二十个貌美如花的宫女。

至于桓辅国先前的那位赐了婚的郦家姑娘,说来就更离奇了。

因为钦天监突然观察到天象异变,按照郦姑娘的八字近日来竟都不适合成亲,所以如今,这位不幸的郦姑娘给送去一座神灭的道观里当女冠去了,希望她能虔诚地诵经参道,赶紧把这厄运驱除干净,再妥妥当当地回到尘世间成亲嫁人。

秋风渐冷,柳叶落地的时候,京内送卷子的人终于来了。

第108章 强将手下无弱兵

自从探听到长安会派人送科考卷宗后,锦宜就时时留心,但凡空闲,便去门口张望看是不是有人来。

叶铮比想象中要容易相处的多,他少言寡语,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每天最常做的几件事无非是:读书,喝茶,赏花,游湖,兴之所至,吟诗作画。

锦宜瞧得出他是个寂寞的人,只不过对叶铮来说,他大概很享受这种寂寞。

除了时不时地会看着锦宜发会儿楞,或者两人必有的“先生喝茶”“墨研好了”之类的话,叶铮很少跟她闲言。

锦宜虽然曾管过上上下下的杂事,也曾给雪松……跟桓玹磨过几次墨,但毕竟并不是专门的丫头,她生恐自己做的不好,偏偏叶铮也不多话,令她忐忑。

只是据老叶伯伯说,锦宜算是这一年多来做的最好的“丫头”了,他甚至称赞:“小玉啊,你来的太及时了。自从先生贴身伺候的书童出岛回了乡下后,我找了再多的人,都不合先生的心意,幸好你来了,不然我真怕先生气出病。”

锦宜略得安慰。

老叶又说:“唉,只可惜你不是霍家的人……你要是霍光姑娘,那先生……不知道得多欣慰呢。”

锦宜见左右无人,就偷偷地问这霍光的事。

原来叶铮年轻时候,喜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天下,一日到了蜀中,跟一位当地姓霍的名士一见如故,那人也很仰慕叶铮的才学,两个人竟像是李白跟汪伦一样的情谊。

霍先生招待叶铮盘桓许久,陪他把蜀中大好河山都看了个遍,两人约定此后再聚。

但当数年后叶铮再去蜀中的时候,却发现原本显赫的霍家已经成了焦土,他这才知道四周流寇作乱,霍家因是富豪之家,首当其冲,霍先生跟夫人已经蒙难。

叶铮痛心彻骨,又记得先前霍先生去信,说自己小女儿也出生了,当即忙打听霍家遗孤。终于给她找到了被好心邻人收留的霍羽,但另一个小女孩儿却不知所踪。

从此叶铮收留了霍羽,但这件事也成了他心头之憾,他常怪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步去蜀中,如果是那样的话……也许霍先生一家的遭遇还有变数。

而自从收留了霍羽,霍先生亲自抚育教导,当亲生女儿般对待,也仍时不时地派人去寻霍家另一个小女孩儿霍光,只是至今没有消息而已。

老叶说了这些,叹气道:“羽姑娘是最聪明伶俐的,先生也疼爱非常,偏偏她天生体弱多病,后来……竟然一病不起终究去了。”他神情黯然,看着锦宜的脸说道:“偏偏你的长相又有几分像是羽姑娘,所以我心里盼着你是霍家的人呢。唉。”

锦宜想起八纪,又不敢直说,就问:“可请医调治了没有?我听说长安很多名医的。”

老叶道:“几乎大半个长安的大夫都请过了,太医院有点儿名气的也都去瞧过,又有什么用?”

锦宜不能言语,老叶却又挠挠稀疏的头发:“后来实在是没有法子了,羽姑娘自请去了妙常寺里带发修行,希望菩萨保佑……谁知病越发重了,在那住了一年后就殁了。那之后,先生不愿意再留在长安那个伤心地方,就辞官隐退到了这里了。”

锦宜心里跳了两下:“我在外头的时候,曾听人说,现在那……那鼎鼎有名的桓辅国大人,也是先生的弟子呢?”

锦宜本是想打听桓玹跟霍羽是不是有些什么,但这话怎好透露。

老叶说道:“这是当然了,原本也是先生最青眼的弟子啦。不过……”

锦宜几乎失态:“怎么?”

老爷皱眉,显得忧闷:“我想那位辅国大人……不知做了什么触怒了先生,当初先生要走他还来送行过,先生却大发雷霆,连见也不肯见他一面。后来先生隐居,他写过两次书信,先生连看也不看就丢在旁边了。”

锦宜生生咽了口唾沫。

***

这日下午,天有些冷,没办法去游湖,也不能赏花,叶铮在书房里睡了。

锦宜负责的只是照应叶铮在书房里的杂事,其他洒扫庭院,做饭之类,都有专人负责,她的日常其实十分清闲。

如今叶铮睡了,锦宜蹑手蹑脚地出来,到门口往湖边的方向张望。

从外头到东极岛,只有水路一条路,然而此刻湖面水平如镜,连一只船都不曾见。

锦宜正打量中,却听脚步声靠近,有人高高兴兴地招呼:“小玉姑娘!”

回头看时,却见是岛上一名叫贾小五的小伙子,虽然是深秋,他仍穿着单薄的麻布衣裳,露出了大片结实的胸膛,浓眉大眼的脸上透出了憨憨的笑容。

幸而这数月来,锦宜已经习惯了,当即道:“小五哥哥。”

贾小五听她轻声呼唤,一时骨头都软了几分,受用的不得了:“小玉姑娘,你在等人吗?”

锦宜道:“没有,先生睡了,我出来走走。”

贾小五忙道:“我现在要去湖上打鱼,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这几个月,贾小五一旦有所收获,定会送一条鲜鱼给锦宜,锦宜自然不肯收,他就扔到叶府,或者不由分说塞到她手上,让锦宜不知所措。

如今听他邀请自己去湖上打渔……锦宜心里倒是一动,她从小在内陆长大,没见过这种水乡情形,倒是极为好奇。

她正在内心挣扎,突然目光所及,望见前方的湖上出现了舟船的影子,锦宜往前走了几步,确信是船来了,除了掌橹的艄公外,隐隐地似乎还能看见陌生的人影。

锦宜忙道:“小五哥哥,改天再说。”她转身飞快地跑回府里去了。

贾小五在后依依不舍地目送她的身影离去,低头看了看自己壮实的手臂,喃喃道:“我先去打渔,再来给小玉姑娘送鱼,她应该会喜欢我的吧?”想到最后,他兴高采烈地往湖畔走去。

***

锦宜一溜烟跑回府里,心里暗暗祈祷这是来送榜的人,只是这人毕竟来自长安,虽然不至于就这么巧认得自己,自己却不敢就这样贸然露面。

她去厨下讨了些糕饼,书房的院子里喂猫,果然又过了一刻钟,外间王叔走了进来,见书房门关着,就问锦宜:“先生还睡呢?”

锦宜答应了:“什么事?”

王叔说:“京里送榜的人到了,想问先生见不见。还睡着这可怎么办?小玉,你去叫一叫。”

大家都知道叶铮最讨厌人在他睡着的时候打扰,但锦宜也一心想看看子远有无上榜,当下勇于背锅地去叩门请叶铮。

过了会儿,才模模糊糊听叶铮问何事,锦宜便说了,叶铮不耐烦道:“把东西留下,人走。”

王叔向锦宜露出了无奈地表情,锦宜掩口一笑。

大家都知道叶铮的脾气,王叔不敢勉强,出来外间,对老叶伯伯耳语了几句。

老叶便含笑说道:“先生身上有恙,正睡着,不便见客,但来意已经知道了,请留下所带之物便是。”

那来者不以为忤,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也罢了,劳烦管事了。”

老叶见他十分随和,便道:“没什么,你风尘仆仆,想必劳累,还请略坐了吃茶。”

“多谢,对了,”来者将桌上的一个看似朴实无华的匣子推了推,又笑道:“除了今科的名榜之外,还有一方歙砚。”

叶铮的爱好中便是吟诗作画,所用的砚台自也颇有讲究。老叶自然很懂,一看这物,有些喜欢,便问:“这个……可是辅国大人所送?”

“正是,不过辅国交代,不必说他的名号。”

“也是有心了……”老叶半晌无语,过了会儿才轻轻一叹:“对了,听说辅国大人本该三月成亲,如何却没了音信?”

来者面露为难之色,却仍笑笑:“这个小人就不甚清楚了。”

老叶知道他们是不愿私下嚼口,就并没有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