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年代大厂子弟(139)+番外

作者: 鹿子草 阅读记录

戴誉看他终于露出了点笑模样,便开口跟张记者要酒喝:“张记者,那茅台再给我来点呗,刚才喝得急,我都没品出味儿,白喝了!”

众人大笑。

张记者亲自起身给他的杯子满上。

于是,饭桌上的气氛再次恢复和谐,大家一起干了一杯。

午餐散了以后,戴誉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回房间休息。他看到汪记者出门散步,瞅准机会就跟了上去。

看出来汪记者是个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的,戴誉没跟他兜圈子,直说了来意。

“刚才在饭桌上就听说,大家的采访任务基本已经在上午完成了。您要是下午还有空,我想邀请您去我们厂的展区看看。”戴誉见他没反对,顺势将他们厂的产品以及最近几个月的大动作做了详细介绍。

“反正您也是在寻找新闻素材,不如去跟我们厂长聊一聊,看看有什么可取之处。我只是个宣传干事,对于厂里的事情没有厂长了解得具体全面,您要是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与他面对面交流。”

汪记者虽然看着高冷,但是为人倒是很实在,直言道:“我负责的新闻稿已经收集到了足够多的素材,即使去采访了,也未必能见报……”

“没关系,您只管去。无论能不能登报,我们啤酒厂都热烈欢迎青年报记者同志的采访。”戴誉语气诚恳,“我们来一次北京不容易,能接受向您这样的国家级报纸的采访,更是难得,有个向全国人民展示自己的机会就已经很满意了,能不能登报就随缘吧。”

汪记者沉吟片刻,终是点头答应了。

当天,戴誉将汪记者引荐给了许厂长和徐科长,至此他的任务就算顺利完成了。至于能否登上青年报的版面,那就是领导们需要操心的了。

第二天的会议主要是糖酒公司的经理会,记者们不被允许进入会场。

戴誉已经进去见识过一次了,所以之后让不让他进去都无所谓。

清晨起来,穿戴一新之后,拎上何大夫给的那个小包裹,揣上写有夏露外婆家地址的纸条,戴誉就慢悠悠出门了。

来到这边两天,这还是他第一次有心情认真欣赏首都风貌。

此时的北京城刚刚苏醒,晨起有不少遛鸟的大爷。

钻进最热闹的一家国营早点铺子,点上服务员推荐的褡裢火烧、焦圈和面茶,在铺子里看热闹,听人聊天,磨蹭了半个多小时,才出门去坐公共汽车。

夏露外婆家在什刹海附近,他下了车,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一个红漆大门的四合院。

不过,他并没有敲门入内。而是沿着这条胡同继续往东走,经过第一个岔路口时,再向南走,直到第三户人家的院门前停下。

这会儿已经快到上午十点了,自行车的铃声,锔锅钉碗补茶壶的吆喝声,起刀磨剪子的滋啦声,以及孩子们围着糖担子,用牙膏皮换麦芽糖的吵闹声,吵吵闹闹地往戴誉的耳朵眼儿里钻。

来往的人员太密太杂,他没敢做什么惹人怀疑的举动。

只是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戴誉凑近青砖围墙,在其中一块写着门牌号的青砖上轻轻敲击两下,听到空鼓声,又在它周围的另两块砖上又一次敲了敲,反复确认几次才放心地收回手。

看来他记得没错,赵学军的那十多条大黄鱼应该就是在这里找到的。

按照小说中所写,赵学军重生后,根据前世的记忆,在这户人家挖空的外墙青砖里找到了那些大黄鱼。之后通过这些钱以及夏露家的帮助,改变了赵厂长被下放的命运,也让赵学军从此平步青云。

戴誉找到的这户人家,据说主人是个大资本家,如今早已人去楼空了。

这明显就是作者给赵学军安排的一根粗大金手指……

几十年后这一片房屋拆迁的时候,因为在施工现场挖出了大量金条而登上了新闻。仅这样一条新闻就成全了重生而来的赵学军。

不过,估摸着赵学军到目前为止,应该是还没机会来北京取走这些东西的。

戴誉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宁可将这些大黄鱼拿出来捐了,也不能便宜了赵学军那个人渣!

他得在赵学军寻来之前,将它们转移了!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顾虑。这一片人多眼杂,今天肯定是不能直接将东西带走的,不然万一被人盯上了也是麻烦事。

另外,这些大黄鱼拿出来以后他要怎么处理?

无论是留在北京还是拿回家去都不太合适……

戴誉心里正纠结着,余光却瞟见前方一个胳膊上带着红袖箍的大妈,一脸狐疑地冲着他走了过来。

“同志,您不是我们这一片的住户吧?请出示一下您的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