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年代大厂子弟(300)+番外

作者: 鹿子草 阅读记录

这一队人是苏联共青团来北京交流的代表团,听说京大今天有迎新游园晚会,特意来交流并表示祝贺的。

然而,大饭厅里被炒热的气氛,渐渐便冷却了下来。

虽然大学里大部分课程用的还是人家苏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大家从小学的外语又都是俄语,但是中苏的关系在最近几年已经很紧张了,谁敢跟你“交流”啊?

在这个政治敏感的年月,家里稍稍沾点海外关系都能被隔离审查。

戴誉寝室里还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后来才知道,那个名叫李晨鹏的山东大汉,其实是贫农出身。之所以政审没通过,是因为他在高中时处了一个中日混血的对象。

即便两人的关系早已因为女方的远渡日本而结束了,但是这段感情经历,仍是影响了李晨鹏的前途命运,刚报到就被学校通知转系了。

所以,面对这个局面,新生们的心里都是打鼓的。

苏联代表团提出来,想跟中方的青年大学生们进行交流,但是谁敢上去交流啊?

可是,拒绝与对方平等交流,又显得中方的学生们过于软弱怯懦,大家自己心里也觉得有些没面子,好像我们怕了你们似的……

大饭厅里一时有些安静。

这个时候,即便是校领导,也不好多说什么。

前几年学校里就经历过一波运动,没有人是安全的,他的任何言论,都有可能被人误解放大。

眼见场面陷入僵局,女报幕员夏露,也在台上等待领导的决定。

这时,坐在第二排最旁边的戴誉,猫着腰起身,向隔着一排的那位刚表演完手风琴独奏的女同学,借来了手风琴。

带着手风琴走上台,对有些手足无措的夏露说:“演奏一首《祖国进行曲》吧!”

夏露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赶忙背起手风琴,调试了几个音后,《祖国进行曲》的前奏便在大饭厅里响起了。

《祖国进行曲》被称为苏联的第二国歌。

解放以后,经过中方作词人的重新填词,这首歌在国内便迅速风靡起来。

在场的青年学子们没有不会唱的。

手风琴特有的穿透性的音色,让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到音响。

戴誉这会儿也不嫌丢人了,拿着话筒,扯着他的破锣嗓子就领唱了第一句。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它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

有了他的带头,大饭厅里上千名新生纷纷起立,随着手风琴的伴奏,唱起了他们所熟悉的旋律。

苏联共青团的代表团成员们,没想到中国的学生们竟然全都会唱自己祖国的歌曲。

短暂怔愣片刻,便一起加入进来,用自己祖国的语言,唱响自己祖国的歌!

听着自己几近跑调的歌声通过喇叭的扩音,在大饭厅上空回响,戴誉觉得他简直神气极了!

以歌会友,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嘛!

第90章

一曲终了, 大饭厅里响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苏联代表团的青年们不但随着新生们一起鼓掌,还互相拥抱欢呼着:“乌拉!乌拉!乌拉!”

“乌拉”这个语气词虽然没什么具体含义,但多数时候可以与“万岁”等同。

戴誉一看, 人家苏联人已经喊起了万岁, 那咱们国人也不能弱了气势呐。

于是, 举起话筒,振臂高呼了一声“祖国万岁!”

他这样带头呼喊, 顿时激起了年轻学子们的爱国热情。

中方同学们欢呼鼓掌的同时,还有志一同地齐齐高喊“祖国万岁”, 甚至有人抑制不住澎湃情绪,大胆地吹起了口哨。

戴誉喊过那一句后, 就赶紧将话筒还了回去,背着借来的手风琴风风火火地跑下了舞台。

“校长,这样能行吗?”校长秘书凑到校长身边小声说, “我刚刚问过了, 米哈伊尔先生突然带队过来是没有经过外事部门允许的。”

“那是他们与外事部门之间的官司, 我们的学生们只是大合唱了一首歌, 有什么不行的?”校长随着学生们一起鼓掌, 不动声色地交待道,“你去跟他们的领队说, 游园会马上开始, 届时将有焰火表演,让他们先出去吧。”

迎新晚会果然很快就结束了。

戴誉跟没事人似的, 还拿着照相机给小夏同志拍照呢,誓要将这样难得的精彩瞬间留存下来。

在夏露的一再催促下,与班里的其他同学交代几句,便拉着小夏同志的手跑出了大饭厅。

这会儿湖畔石舫已经开始燃放焰火, 同学们都往石舫的方向涌去。

而戴誉却牵着夏露的手逆流而行,奔向湖对面的一片小树林。

“你刚才在台上的时候怕不怕?”戴誉晃着她的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