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喜(170)+番外

作者: 沈闲辞 阅读记录

“那太好啦!”阿满欢呼道,“我和阿融之前还好担心你们的!”

“担心我们?”叶瑾声奇怪,“为什么?”

“你们之间的气氛好奇怪的。”阿满嘟着嘴,“我和阿融有点儿害怕。”

叶瑾声又看向了阿融,看到对方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和阿满以为你们闹别扭了,害怕你们要分开。”

听到这里,叶瑾声忍不住愣住。

有的时候,小孩子确实非常敏感。

大人之间的氛围,他们很容易就能察觉到,而再敏感一些的孩子,就会开始胡思乱想。

想到这里,叶瑾声顿时心疼了起来,他揉了揉阿融的脑袋,承诺道,“以后不会了。”

“嗯。”阿融点了点头,认真喊道,“小舅舅。”

“小舅舅!”阿满叫得好大声,好像这个称呼她更喜欢一样。

叶瑾声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嗯,我听到了。”

.

吃过饭后,叶瑾声将两个小家伙儿送回了房间,再回来的时候,谢青珣居然还在原处坐着。

“玄玠?”

谢青珣起身,握住了叶瑾声的手,“瑾声。”

“嗯?”

“我今天,真的很开心。”想了想,谢青珣又补充了一句,“是我这一生,最开心的一天。”

叶瑾声低头看着两个人交握的双手,唇角翘起,语气也带着些喜悦的味道,“我也是。”

.

只是,亲密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叶瑾声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里,比如,查账。

虽然已经在逐步更替为新式账簿,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琐事需要他来决定。

除此之外,叶瑾声还在起草另一份计划,是有关瓷器的。

他将自己所知道的瓷器知识整理了出来,又去市面上买了许多的陶器和瓷器,确认了现在瓷器的烧制水平,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提升。

比如,如果要烧制后世人所熟悉的那种瓷器,瓷窑内的温度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至少,一千度往上是要的。

再然后,不同的瓷釉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叶瑾声对此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记忆,所以,还是需要熟练的陶瓷匠人一遍遍地尝试。

除此之外,给瓷器上瓷釉,那些釉料又该往哪里去找?

在叶瑾声前一世的瓷器发展历史上,不仅仅有本地出产的釉料,还有一部分釉料是从西域传来的,比如“苏麻离青”。

别的都好说,寻找这些釉料,却是一个大问题。

.

陶和瓷经常放在一起说,实际上,这两者之间,也有着完成的传承关系,说瓷器是从陶器中脱胎而出的也不为过。

除了釉料,烧制瓷器所需要的瓷土,其实和陶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只不过后期,瓷窑改进,温度更高,原本的陶土在高温下,里面所蕴含的不同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逐渐变成了大家司空见惯的瓷器。

.

瓷器发展的最初,烧制出来后就是陶土高温成结后的颜色,非常单调,大部分呈现青色,搁在叶瑾声的眼里,说一句粗糙也不为过。

但是,从陶器到瓷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在瓷器出现之后,瓷胎的原料和加工就没有多大本质的变化了,世世代代瓷工的精力主要致力于釉质、釉色和彩绘工艺的提高,并不断推陈出新。

.

不过,和瓷器的辉煌成就比较起来,叶瑾声的前一世,古代人民对于玻璃就不怎么重视了。

从出土的一些玻璃制品来看,玻璃并未进入实用领域,大都是以玻璃珠子的形态存在,作为佩饰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叶瑾声也曾看过科普,中国古代的玻璃,与大部分人常规认知里的玻璃是不太一样的。

.

根据出土文物的验证,从全世界来看,古埃及是最早发明玻璃的国家,是以石英砂烧制而成的钙钠玻璃。

但是,在玻璃尚未传入之前,国内本土就已经烧制出了另一种体系的玻璃,成分与古埃及所发明的玻璃不同,是自成发展的独立体系,属于铅基玻璃。

现代又有一种硼玻璃,耐火耐热的性能更好,而这种玻璃,在古代的时候,也有匠人尝试烧制过,在炼丹术著作《金华玉液大丹》中就有一个有趣的“琉璃药”配方:“琉璃药,用铅黄华(即黄丹)半斤,加硝二两,硼〔砂〕二两,大火扇作汁。”

只可惜,这种玻璃未曾发展开来,此后的岁月里也逐渐失传了,究其原因,是硼砂这种物质产自蜀地,交通不便,极难得到。

与瓷器的发展对比起来,古代玻璃的发展堪称缓慢。

追究古代玻璃技艺落后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国内很早就发展出了极为精湛的制瓷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