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何曾相忆(2)

二姨太太越想越不平,自己分明才是拍着良心做人那个,可苏家上下,老老少少全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正房太太空了多年,苏大老爷不嫖不养外室,就是不扶正自己。她尽心尽力养了苏锦瑞几年,大小姐不感恩戴德便罢了,反倒处处要跟自己过不去。二房三房的老爷太太们自持身份,轻易不跟她说话,要什么都是吩咐女佣来传,实在不得不打照面了,点头给个笑脸倒像许了自己多大的恩惠。

二姨太觉着自己就应委屈,该委屈,她的委屈经年累月,积少成多,变成了怨怼。苏锦瑞大了,二姨太太不能再拿小时候那套拿捏她,便要时不时讲些道理刺刺她。那些道理都是经年累月的旧道理,事无巨细,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约束着女子的一言一行。大小姐不乐意受约束那是当然的,可不乐意又如何?闺阁女子多少代人不是吃过这些苦过来?想当年,她二姨太太也吃了多少苦,一句为你好,女人们心底就算再不乐意,再痛都得忍着。她忍了一辈子,忍到了苏家的荣华富贵,忍出自个现如今的养尊处优,苏锦瑞为什么就不能忍呢?

二姨太讲那些旧道理,从来都不直白讲。比如她要嘲笑苏锦瑞穿硬头皮鞋的派头,从不直说女子家穿硬头皮鞋像男人,而是要拿她下楼脚步声梆梆响作伐。她会挑个亲朋好友上门的日子,先不提苏锦瑞,专等对方说到儿女经了,这才摆出无奈的笑样轻声细语说:“哦,你问我们大小姐啊,挺好的,怎么个好法啊,好到时隔三日,要令人刮目相看呢。要我说啊,这女子读过洋学堂的就是不同。哪,我们大小姐如今也晓得怜贫惜老了,怕阿秀女脚底板大踩楼梯不敢用力,自己先穿硬头皮鞋踩楼梯板同她做个示范,你们等下听,梆梆梆梆,下楼声是不是大声过街上敲梆子的?”

阿秀女是苏锦瑞贴身的女佣,她本是珠江边水上人家,家里要拿她嫁人换钱银,她自己拿主意自梳,提了包袱进城找活做。二姨太看中她有力气,原本是雇来做粗活,没曾想她同苏锦瑞投缘,倒成了照料苏锦瑞的大丫鬟。她天生一双大脚,做鞋都要比旁人费料,当初上苏家找工时,特地借了一身干净衣裳,偏偏底下鞋子露馅,三个脏兮兮的脚趾头顶在外头。这件事被二姨太太讲了又讲,心情好时她会说:“好在我怜她后生自梳不容易,不嫌她一双大脚吓死人,雇了她进我们家,吃饭吃粥也算好歹有个事做不是?”心情不好时,或者被苏锦瑞气到了,她不好同大小姐吵,转身却拿阿秀女出气:“要不是我好心好意,放着好人不用,专门给你留碗饭吃,哪轮到你今日来气我?所以说好人勿做,做了人家也不领情,指不定就倒打一耙来气你,气死你她就安乐了。”

阿秀女的典故在二姨太太手里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句句都意指苏锦瑞。这法子早先还有用,苏锦瑞还小脸皮薄时,一听这样的指桑骂槐,多半能被气得又羞又臊,举手投足愈发拘谨,生怕在仪态上让人指摘出半点错。可这两年苏锦瑞上了洋学堂,这些旧花样遇上新时髦,不知不觉间便不那么管用。可二姨太却不明白这里头的关键,只以为苏锦瑞大了脸皮厚,又学了外头没羞没臊的洋学生做派,这才不拿自己的指桑骂槐当回事。她就如多数旧式女子一样,只晓得这个时代不同了,却不明白这时代到底怎么个不同。她不懂自打苏锦瑞入了洋人办的培道女中,她与自己的较量,已俨然上升为新时髦与旧古板的较量,而托民国肇造、革故鼎新的福,苏锦瑞已然占了先机,二姨太再要来重施故技,只能适得其反了。

这一日,二姨太挑着苏锦瑞在家的时候,特特约几个亲戚来摸牌。她一边摸着象牙麻将,一边估摸着苏锦瑞下楼的时间,笑吟吟地与同桌的太太们大谈旧式女子的好。在她的描述下,旧时的小姐们一个个娴雅贞静,举步无声,落箸无响,既有举案齐眉的贤能,也有弄墨吟诗的才华。且讲究含胸低眉,一双金莲小脚,裙摆纹丝不动,风流仪态那是自不待言。

结论便是一句:可惜哟,如今你们瞧瞧那些女学生。

苏锦瑞在后听了个一句不落,转身回房。二姨太太正暗自得意,哪知没过一会,又听见她下楼的咚咚声,头一转,却见苏锦瑞神情自若捧着份《广州民国日报》过来。

她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苏锦瑞却坐下道:“诸位太太打牌无事,不若我同大家念段报纸如何?”

她这么说,旁人自不好拒绝,于是二姨太太便听着苏大小姐清脆的声音朗朗读来一段什么“民政厅长,妇女各界纷纷谴责女子束胸比缠足更恶,提案女子束胸一律罚款五十金”的时文。

二姨太太暗叫不好,正要打岔过去,还没张嘴便听苏锦瑞佯装天真的嗓音问自己:“二妈,这可怎么是好?政府要咱们女子不束胸,大方天然才好,可我刚刚听你却讲含胸顺眉才是女子之美。哎呀,我一个女孩人家到底听哪个好呀?”

她再接再厉道:“不如这样吧,我姑且听你的,不过麻烦你要给定我五十块防身,万一被抓到,我也好自己给罚金。”

二姨太太的笑登时僵在脸上,苏锦瑞放下报纸还不过瘾,又加来一句:“哎,这也怪不得姨太太,你都是旧时代过来的人,哪里懂这些呢。”

“旧时代”三个字气得二姨太太心肝肺同时烧起来,她是不明白何为新,何为旧,可却听出了老古板、不合时宜的意思。

可她怎么就不合时宜了?想当初她做闺阁女子时,描花裁衣,首饰绣鞋,哪一样出去不是人人称道,姐妹们竞相模仿?进了苏家门后,她何曾在吃穿上落人一步?英吉利的洋布、法兰西的钟表、缅甸的翡翠、锡兰的宝石,她比省城哪家正头太太少过一样?

怎么莫名其妙的,她反倒成“旧时代”过来的人了?

二姨太这口气憋了几日寻不到口发泄,到第三日,赶巧她的女儿,苏锦瑞的异母妹妹苏锦香唤阿秀女上莲香楼买新鲜出炉的核桃酥,一嗓子喊彻了二层楼。偏偏阿秀女忙着熨苏锦瑞的裙子,抽不出身,苏锦香也不恼,转身自己换了衣裳,借买点心的由头寻小姐妹上街耍。

她跑来管二姨太要点心钱,没想到正正撞枪口上。二姨太一听便开始尖声抱怨,从阿秀女数落到苏锦香,从自己艰辛的过往哭诉到自己进苏家门几十年有多不易,一个个白眼狼吃碗面反碗底;又哭自己好心好意招阿秀女做工给她碗饭吃,岂料她忘恩负义,攀上金枝就不把她放眼底,连帮二小姐买个核桃酥都敢推三阻四;再骂女儿什么不好学,偏要学现下的女学生赶时髦,吃个点心都要出街,好好的女儿家动不动便抛头露面,一个个全让洋学堂教坏了规矩。

二姨太训人声音也不高,可哭得很讲究,颇有回旋往返,婉转吟哦的韵味,将那点委屈演绎得凄凄楚楚,袅袅如烟。她还专挑苏锦瑞闺房楼下哭,让来往的人都晓得大小姐又难为庶母,真个骄纵。苏锦瑞透过窗子听个清清楚楚,她冷冷一笑,暗骂一句,转头下了楼,穿过狭隘的青云巷,走入后花园小别墅。

小别墅是苏老太爷独居的地方,精致的二层小楼,请洋人建筑师画的图纸,从南洋聘请的工匠,整个苏宅到了这里才是真时髦,也只有这里才配了手摇电话。祖父不在,苏锦瑞径自拿起话筒,一个个摇过去,一口气邀了五位女中的同学来家做客。这五人皆为省城富户人家的女儿,有两个家里与苏家不乏生意往来,女孩儿们好巧在一处读上洋学堂,家境相当,又是最易结交小姐妹情谊的年纪,平日里玩得来就数她们几个。

第二日,五个小姐妹便齐齐登门,个个打扮与苏锦瑞如出一辙。这如出一辙之中却又各有千秋,端看你眼睛毒不毒,能不能看得出。二姨太太是个眼毒的,一下就看出了,这五个少女脚下蹬的皮鞋、衣领上别的胸针、手腕上露出的镯子腕表,全是国外舶来的稀奇货。在省城,有些稀奇货并非有钱就能买到,若不是达官贵人,就得是经商数代的老买办门第才有这门路。

二姨太太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哪个娇小姐都不好得罪啊,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亲自张罗,遣人特特去四牌楼一带买好点心招呼娇客,为怕点心买了回来冷被人笑话,还破例掏多几角钱嘱咐佣人坐黄包车去。

她有心让苏锦香出来见见世面,借苏锦瑞的东风结交些非富即贵的闺阁朋友。没曾想,她刚说了句大小姐办茶话会,好歹也带我们二小姐见识一下,便听苏锦瑞在那抿嘴一笑说:“哎呀,可不是我小气,主要是妹妹身娇体弱,还是别烦 到她了。”

有人便问:“黛西你还有妹妹的呀,怎的没见过?”

黛西是苏锦瑞的英文名又译回中文,几个女孩都这样,她们自成一体,互赠英文名以充表字,平日里就只称呼对方这种特定称谓,好似对接暗号,暗号对了,便是自家人,轻易不让外人称呼的。

苏锦瑞等的就是这句,她笑得意味深长,瞥了二姨太一眼,学着她的口吻轻描淡写道:“你们不知道啊,我这个妹妹可是个真正的千金小姐,被我家姨太太教得可好了,但凡下个楼,脚步声大点,姨太太都要骂的,天天怕她行差踏错,轻易不让出门的,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呀,这不,昨日妹妹要出街看戏,姨太太都不让,怕她抛头露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