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御史惊华/这个御史,我罩了(44)

作者: 烟火闹 阅读记录

奸臣误国!

朝政交到这种人手里,百姓如何安居乐业?他又有何颜面立足世间?

沈若站在陆湛旁边,严信说完,她就感觉到陆湛跟平日不同,胸部起伏不定,呼吸重了几分,看向严信的眼神更像是有了实质,要将严信千刀万剐一样。

而严信口口声声说的良策,竟然是放弃五城性命,让蒙古大军自行离去。

何其荒诞?

陆湛正想出列,沈若先他一步,“臣有一良策!”

隆康帝的眼神闪了一下,最后看出列的人是沈若,目光又暗了下去,但也不好不让沈若说,随意道,“你且说说看。”

群臣更是不抱希望,严阁老沉浮官场几十年,对朝中局势尽在掌握,他所说的良策也是放弃五城百姓。

沈若为官三年,做的都是刑科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她对军务了解多少。

群臣都抱着听听就算的想法。

陆湛看向沈若,她一身青色官袍,背脊笔直,眼神却坚定。不知为何,他这一刻无比相信沈若。

只听沈若道,“臣入朝三年,对朝中军务只是在朝堂上听几位大人所说。臣说错了,请皇上包含。”

隆康帝现在是病急乱投医,有人肯提建议就好,他也不想轻易放弃五城。

“沈爱卿说来便是。”

沈若道,“太原到延安八百里,兵卒日夜奔袭,四日可到,可从太原府调兵支援延安卫,与宁夏卫成夹击之势,共同抵御蒙古。”

沈若话音刚落,跪在地上的严宏冷笑,他纵然有罪,也轮不到区区从七品沈若置喙。

“沈大人果然是年纪轻,这法子谁都能想到。现在的问题是军粮怎么办?”

跟着就有人附和,“可不是,派兵是小事,最主要将士过去了没饭吃!”

“沈大人毕竟资历浅,这些军务上的事,还是别参合了!”

“依我看,还是按严阁老建议好。五城没了,可以再建,三军一日不吃那是要饿死啊!”

陆湛转身扫了一眼,议论声这才停止,都察院右都御史没人敢得罪,只是没搞明白,陆湛这是在护着沈若?

他们不是死对头吗?

离京三年,陆世子真的忘记当年的耻辱了?

接着,陆湛掷地有声,不容置疑道,“万岁,听沈大人说完,臣保证沈大人必有良策!”

沈若看向陆湛,没想到陆湛会相信她。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欣赏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陆湛回首,眼眸坚定,“我信你。”

一句“我信你”足以抵挡千军万马。

沈若自步入朝堂,一直都是孤家寡人,哪怕站在悬崖边上也是孤立无援。从没想过,有人会在朝堂之上支持她,陆湛今日这份情她领了。

沈若道,“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我自然也能想到。将士的口粮不是问题,只需从太原出发带上军粮,既能支援延安府,又能解决军粮短缺,一箭双雕。”

这次,等着看笑话的群臣嘴巴张得老大,“这……这……”好像行得通啊!

那些个兵卒平时训练都是绑着两钧①重的沙袋,每人背两钧重的粮食更不成问题。

陆湛看向沈若,冷漠的眼神终于有了温度,随后俯首道,“万岁,沈大人的法子可行。”

陆湛做过统帅,他的话可比那些纸上谈兵的文臣管用。

果然,隆康帝沉默的脸上露出几分跃跃欲试,整个人为之一振,“子平,连你都觉得你沈若的建议可行?”隆康帝有点激动,直接叫了陆湛的字都未察觉。

“是,臣在北地时,经常率领部下带够口粮偷袭蒙古零散骑兵,每次都能大获全胜。沈大人提议从太原取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严信直接不说话了,俯首闭目。

陆湛能想到这个办法不足为奇,他是镇国公嫡子,从小耳濡目染,又熟读兵法,统帅过三军,在北地和蒙古人周旋过三年。沈若竟也能想出来,这事就值得琢磨了?

文华殿里半数的官员都是他的门生,却无一人出此良策,偏偏是她。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徐资出列,“万岁,沈大人提议甚好,臣复议。”

接着又有几人复议。

隆康帝龙颜大悦,“沈爱卿不愧是沈爱卿,文章做得好,青词写得妙,就连战事也有涉及。好,就按沈若说得办,从太原卫调精兵五万,自带口粮兵援延安府。”

徐资又拱手道,“皇上,臣也想跟您要点银子。”

解决了前方战事,隆康帝整个人都轻松了,“阁老,请说。”

“五日后是太孙生日,筹备宴会需要白银三十万两。”

隆康帝一听是要钱,脸上笑容立刻僵了。但是太孙的生日宴,不好回绝。

太孙命苦啊,看到太孙就想到早逝的庄敬太子,皇帝只觉得愧对太孙,没钱也得挤出钱来。

上一篇:相思扣 下一篇:替嫁真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