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204)+番外

乍一看还让人觉得这是什么大艺术家在墙上自信创作呢!

另一边的宁知中默默地和妹妹开始了干起了甲乙两方同时施工的事情,这妹妹认真,他也得认真,至于妹妹身上戴着的红绸系成的花,那也就没必要提醒妹妹了,反正他觉得戴着挺好看。

教室里的学习氛围浓厚,好些动作快的同学已经抄完了前面黑板的内容,直接转到了后面开始抄起了新的内容。

“快拍。”记者忙示意一起来采访的同伴留下这珍贵的素材。

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

老旧的教室里,年幼的两个孩子踩着板凳为大家出着题目,比他们大上挺多的孩子没有质疑,有的只有满满的求知欲。

而且谁又能想到,这是在考试完领成绩的庆功大会后发生的事情呢?

来采访的记者年纪并不大,可他没有子女,身边的同事家里有,据他了解,孩子们考完那都是坐不住的,就想趁着假期好好玩乐,他之前还听自己的同事抱怨过,说自家的孩子作业做不完,拖到了开学前几天才在赶作业。

他有些感性,感觉到了有一些水汽不受控制的往眼睛里跑。

这些孩子对学习的主动、对学习机会的珍惜都让他很受触动。

而现在正对着黑板奋笔疾书的两个“小天才”,勤奋、好学、谦虚、乐于助人,他们要不是恰好遇到了重视学习的家长、对于高智商儿童有所了解的人、一些好老师和好同学,没准这还要好些年才能站在这读书。

他脑海里不断有想法转动,对于这篇稿件愈发热忱。

当初陈教授和他联系的时候,说了不少对于国内科研、未来的畅想,着重描述了他对未来天才培养的蓝图,他话中的遗憾,也让记者感同身受。

而现在真切地站在此地,面对这些人,他那恍若无根浮萍的想法便有了扎实的基础,并迅速地开出了花来。

记者打开本子,将已经写满的本子翻过了一页,郑重地写下了几个自己能联想起现在想法的关键词:“天才、国家、未来、根基……”

写到最后,他不禁失笑。

他刚刚还觉得这两孩子虽说是兄妹但很不一样呢,可现在看来,这宁知星站在那写题的气势可完全不比哥哥站在台上演讲的气势要差。

这兄妹俩确实挺像。

注意到记者在这驻足的王校长和叶副校一并来到了三年级的门口。

叶副校:“王校长,您看一眼阿星写的题目。”宁知中出的题目已经告一段落,可宁知星却还没有写完。

叶副校之前也了解过学生们互相出题的事情,还帮着看过几次题,可她当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稚嫩”,孩子们出题颇有些不得章法,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

她那时更注重的是大家自主学习的精神,便也没有太关注,可现在这么一看,阿星出的题目竟是格外有条理,要她都感觉到了其中的价值。

比如现在她正在写的那组题,乍一看,甚至你会觉得连着写出来的三道题如出一辙,连背景、开头和人物设置都相同,可你再认真看,那就会发现她随便改了一两个条件,却让整个题目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王校长跟着看,眼神也一亮,他和叶副校交换了个眼神:“我记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是住在县城里的对吧?好像和你儿子在一个工厂。”

“嗯,我放假的时候找他们要之前和这次的题目来看看。”

两人说话间,就已经把事情定下了,心底默契地闪过一丝惭愧。

他们这是一叶障目了,拿着那些市里来的学习资料就当金山银山,眼皮底下学生们的灵机一动却没有注意。

……

宁知星写得酣畅淋漓,浑然忘我,结果这从椅子上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那小胳膊都开始发抖。

不过好在可爱的同学们知道他们忙,轮着帮他们抄了题目,他们可以直接拿着本子就走。

出教室的时候,宁知星是抱着扫雷的心态出去的,那记者和摄影师已经不在,等着他们的是王校长。王校长说是要和他们的家长提一下跳级的事情。

宁知星没多想,她不断翻着自己的记忆,她怎么感觉自己忘了什么呢?

他们到门口意外地没看到宁振涛,不过还没一分钟,宁振涛便骑着他那辆改造自行车来了。

宁知中兴奋地挥手,小眼神里满是炫耀:“小叔,我们在这!”

宁振涛直接在三人面前刹车,不好意思的笑笑:“畜牧站那有点事,耽误了一会。”

他能说他是吹牛没刹住车吗?

哎,还真别说,吹自家的小侄子和小侄女那可实在太爽了!

畜牧站因为比较辛苦和脏臭,员工里年轻的其实很少,像是宁振涛去的那办公室,基本个个都是三四十,年纪最大的都奔六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