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月谋(633)

作者: 浣水月 阅读记录

他写了自己认识的冯昭,写她的爱恨情仇,写她虽身为女子却心系黎民,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匹妇亦有责。”她明白身为女子的责任,也深晓要改变女子地位艰难,她将改变的火种留给了自己的儿媳。

冯女贤对昭隆帝怨多于爱,却为了一双儿子不得不忍辱负重,被污名声,无法嫁人,在她的内心其实一直渴望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可当时的天下,没有男人敢因她开罪皇帝,亦没有男人敢对她表白心迹。

她有怜悯天下的女子,亦含泪写下自己眼中、心中的真实祖母、母亲故事,她懂得她们,亦深晓她们的不易等等。

冯白的故事多是赞美,写的是一个天上仙子般的冯昭,就像是一个误入凡尘的仙子。

无名氏笔下的冯女贤传更真实,即便面对太后赏赐男妾,亦淡然接纳,却用绝地反击的手段,最后令太后与皇家颜面尽失。

她柔弱却又坚韧,并不会一味地退让,她有自己的坚守,她不喜欢妻妾成群的男人,她觉得婚姻应该是一男一女组成……

冯昭心里莫名地涌过一丝感觉,写出真实的她,是颜长卿而不是旁人。

她的真实,颜长卿懂了。

颜长卿在顿悟中,他看到冯昭在煲汤,“何谓道?”

“道处处不在,却又难以捉磨。农夫种田是道,渔夫捕鱼是道,道可以是信念,可以是技巧,亦可以是一种手段,玄之又玄……”

冯昭添了冰萝卜,“我煲汤亦是道。你要悟道,就得知晓自己因为修道,修的什么道?世间之道有万千,守护是道、珍惜是道、有情道、无情道、战之道、义之道……”

冯昭应答几句,颜长卿灵魂出窍,他陷入沉思之中,他的道在何处?

耳畔响起冯昭的声音:“剑修要修出剑意,所谓剑意就是剑修之道;书法、丹青也有自己的道,那是道韵也是书画之魂,是神韵……”

冯昭饮下汤,调息之后,放开神识感悟寻常凡人的生老病死,人间喜乐。

第一年,太后与幼帝相处和睦,幼帝愿听母亲的教导;第二年,幼帝有了太多自己的看法,被太后强势打压;第三年,幼帝的看法更多了,觉得母亲很霸道不讲理;第四年,幼帝与年轻的太后之间发生了一次争执,太后气得大病,幼帝却不肯认输。

一段早时母慈子孝的母子,最后渐行渐远,太后满腹的辛酸,觉得儿子不理解他。

第五年,十四岁的幼帝懂了权衡之术,提拔了太后的政敌、冯家的对头为丞相。

太后很是生气,觉得儿子是故意与她作对。

“你想做什么?那人就是个卑鄙小人?你舅父、表兄任的都是闲职,他们都避嫌了,你还不想放过,好,索性让他们呈了奏疏告老回大冯庄去……”

“儿臣多谢母后成全!”

太后被自己的儿子气得大病一场。

老国公夫人、国公夫人入宫探望。

晋国公父子递了辞官文书。

幼帝以为,他们是要胁自己,爽快地应了。

没人知道,这是老晋国公感觉到了危险,想保全自己一族,索性隐居山野不再过问世事。就算没了官职,他们冯家还有爵位。

老晋国与长子、长孙回大冯庄,其他人迁往蜀中,另建一支,称蜀州冯氏,更将称之为“归野”。归野蜀地,远离斗争。

太后与幼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幼帝十六时,要为他选妻,幼帝明言,自己的妻子绝不能是冯氏女,那什么预言就是一个笑话。

太后冷笑道:“为了你的帝位,你将你舅父、表兄都赶出朝堂,你这般性子,哀家可舍不得自己的侄女受苦。”

她私下曾对心腹宫人道:哀家有女,绝不会嫁皇帝这样的夫婿。

若不是因为她喜欢先帝在前,她如何会嫁入皇家,明知先帝寿数不久,可她嫁了,只因她是冯氏女,而冯家对嫡女教养视若男儿。

太后相看各重臣之女,选中了三人,请幼帝自己挑一人为后。

幼帝莞尔一笑,“这三人俱可为妃,左相之女为贵妃,兵部尚书之女为……”

太后倏尔起身,阴冷着声音:“你当自己是什么?重臣嫡女,皆可为妃,既然看不中,哀家亲自赐婚。皇帝就慢慢挑罢,你的婚事,哀家不会再过问,只是皇后的身份低了,哀家自会请出祖宗家法。”

她不会插手幼帝的亲事,但是若人选不合意,她是不会同意的。

隔日,太后颁下赐婚懿旨:左相之女配安王世子为嫡妻,兵部尚书之女配宁德郡王为妻,礼部尚书之女为东海王世子妻!

当朝三位最出色的贵女各得良缘。

太后冷眼旁观,劝不回儿子,亦无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