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115)

叫起儿,即皇上召见大臣。这个名称是清时的俗称。

皇帝想要见谁,不是想见就能立刻宣召的,一般万岁爷召见谁,要先看膳牌。

膳牌不是菜牌子,是用极薄的木片做的,宽寸许,长不及尺,顶部涂一小截绿色,大约有一寸长,余下的全涂成白的,故又名“绿头签”。

若是亲王、贝勒,则顶部涂红色,叫做“红头签”。

在涂白的部分写上姓名、籍贯和官衔儿,更像是古代的一种名帖,名片。

当然,这跟后宫女人的绿头牌是两回事儿。

哪个人乞请去见皇上,先将签呈给内奏事处。内奏事处的首领太监在皇上进早膳时,将签呈上,故此又叫“膳牌”。

万岁爷将膳牌翻检一下,召见谁人,吩咐下去,就可以安排时间觐见,御前奏对。

而且这提前也有个准备,不能在御前失礼,头一次见皇帝的人,还得去“演礼”,就是见皇帝的时候礼仪,文官去礼部,武将去兵部。

应召的大臣奉诏,在九卿朝房祗候。

他们一个个穿戴齐整,正襟危坐,干耗着。

他们需等很长时间。

而且起得很早,四更就起床上朝啦!

四更天啊,四更天为丑正二刻,凌晨两点二十四分!

其实就是后半夜一点到三点。

多数人仅吃了些早点,有的还空着肚子。作为一种优遇,皇上有时吩咐下来,赐点饭食、茶水什么的,这已经是万岁恩典了。

他们要等皇上进完早膳,批完奏章,内奏事处的首领太监来到九卿朝房,宣布召见人员的次序,分一二起,人多也分三四起或至七八起以上,俗谓“叫起儿”。

应召大臣按“起”由首领太监引领去见皇上,不能说一伙儿一伙儿的,那是老百姓的叫法。

皇上或在干清宫西暖阁或在养心殿西暖阁接见他的臣子。

一般说来,前清多在干清宫西暖阁,晚清多在养心殿西暖阁,有时也在东暖阁。

而觐见的都是大臣,皇室宗亲,王公贵族,三品以上的大员,才有这样的资格。

叫大起儿则是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见到皇帝!

平时是见不到皇帝的,毕竟皇帝那么忙。

叫大起必须起早,四更天,也就是凌晨一点之后,就得起床了。

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在干清宫门**着,皇帝坐着。然后再皇帝旁边站着的太监总管叫(早朝!升朝!!)然后皇帝又说今天的事了。

然后大臣们在说回答,最后太监说“退朝”,皇帝先走,大臣们看皇帝走了,自己才能走。

也叫御门听政,在干清门外面,露天的那种,不是电视剧里演的在屋子里说事儿,而且叫大起是皇上坐着,百官站着,奏报事项,公开处理。

叫大起儿,在明朝的时候叫大朝会,因为来的官员比较多,且当场办公,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有些人在这会儿上奏的事情,简直是直达天听。

其实康熙回来之后第三天就叫大起儿了,但是小十四他们俩一直到今天才被叫去御门听政,是因为康熙太知道他十四儿子的惰性了,在学堂里都能逮到中午休息时间去睡觉的人,你指望他起早?

康熙选择了延后让俩小孩儿御门听政,不是没有准备的,子时过了他就起床了,然后去了干西头所,小十三迷迷煳煳地起来,正在一边穿衣服一边打哈欠,没办法,起得太早了,他也扛不住,而且喝了羊奶之后才发现皇阿玛。

“走,我们一起去隔壁。”康熙带着小十三就去了二所。

到的时候,二所的奴才们都在轻手轻脚的干活儿,因为小爷要去上朝啦!

虽然只是站班,但是九月份了,天气冷了,小爷的朝服够厚也得加个披风。

看到万岁爷过来了,他们一点都不意外,请安问好也小声的来,康熙帝进来的时候,发现四阿哥已经在了。

这次德妃没来,四阿哥负责叫醒小十四,但是小十四晚上七点睡得觉,你让他后半夜起床,起不来!

绝对起不来!

四阿哥叫了半天,人家依然唿唿地睡,没办法,四阿哥只好主动上手,这辈子头一次照顾人,十四阿哥很荣幸的成为了第一实验品。

虽然洗脸啊,漱口啊,都是人工帮助完成的,但是十四阿哥并不舒服。

四阿哥自己还不得劲儿呢,伺候个小孩子也就罢了,这孩子还软塌塌的跟面条一样,幸好有大嬷嬷她们帮忙。

等到康熙都喝了一盏茶了,小十四被他四哥抱了出来,是的,就算是被折腾,小十四也不想睁开眼睛,更不想自己走路。

昨日重现一般,康熙觉得自己回到了小十四刚上学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