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23)

又笑了一阵子。

宫里的消息传的很快,都知道德妃那里又得了万岁爷的意。

可让人奇怪的是,随后康熙又赏了宜妃!

他赏给宜妃的是一个翡翠药师琉璃佛,两个专门擅长小儿科的御医,以及御药房可以提供给御医配药,用来治疗十一阿哥的病。

另外,他还赏了十一阿哥,给的是一把象牙做成的小刀,虽然是孩子的玩具,但是材料可是象牙,做工也好。

在宫里这都是重赏了。

赏的宜妃谢恩之后莫名其妙,她跟德妃的感情可不是多好。

宜妃可是郭络罗氏正儿八经嫡出的大小姐,德妃是什么人?

她是乌雅氏嫡出的二小姐,不是嫡支嫡脉,出身只是一个七品协管的家庭,乌雅氏也不是什么满族大姓,只是乌拉那拉氏的旁支而已。

乌雅氏以前是乌拉那拉氏家的包衣奴才,古代讲究主仆一家,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乌拉那拉氏的荣光也是乌雅氏的荣光。

德妃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包衣人家的女孩子,送进宫里头来伺候人的宫女出身。

包衣人家是干什么的?

包衣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满洲实录》。

最初的起源是女真部族的下层成员、统治家族收养、接纳的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氏族成员和部分外戚族众等,是最早的奴隶改编而来。

如内府完颜氏就曾因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姻亲关系而被编入包衣。

此外,还有许多追随清太祖起兵之勋戚都隶属于包衣,八旗定制后也未有变更。

他们与统治家族结成的特殊关系,使得他们成为了最获信赖,也是最忠诚的家臣、家仆、得力助手,甚至是主人的朋友。

随着努尔哈赤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大,包衣的来源也日益复杂。

从之前的来源又拓展至战俘、契约奴仆和获罪之人,可见包衣的出身不拘是什么,总归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下等人。

此后,以他们作为主体的包衣成员身份也日渐稳定,开始以一个奴仆阶层的形象出现。

上三旗包衣有自己的户籍,属于正户,其地位属于正身旗人之列。由他们所组成的服务于皇室的机构……内务府平衡了宦官在宫内的权力,降低了宦官专权的可能性。下五旗包衣中也有一部分拥有自己的户籍,另一部分则依附于主家户口之内。

隶属于包衣旗籍之人,除后妃家族抬旗、立战功、为官表现优异、罪案平反等缘故外,其身份是世代固定的,所生子女曰家生子,再生为二辈奴、三辈奴等,世代为主家服务,说白了,这是个奴才秧子。

代数越多越受主家信任,地位也较高,并掌管重要事务。

清朝入关之后,包衣可以更广泛地参加科举,由此进入仕途;还可以备选甲兵,组成各个种类的兵营。

上三旗包衣由于直接隶属于皇帝,属于“皇帝家人”,其地位、仕途、补兵缺的机遇都要大大高于下五旗包衣。

下五旗包衣由于私属于王公,出仕机遇也基本局限于王公府内任职。

但朝廷一旦选任下五旗包衣为官,也无需征得其主家首肯。

虽然说终清一代,包衣出将入相、担任封疆大吏之人是非常多,但是在如今清朝的初期,人还是被分了三六九等,德妃的出身,在好几个主位娘娘里,是最低的,低到如今小十四都四岁了,还没见过自己的外祖父跟亲舅舅。

德妃有一个亲姐姐,两个亲弟弟。

尽管现在的朝廷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所以德妃最早是伺候孝懿皇后佟佳氏的宫女。

不过是孝懿皇后看她身体好,易生养的份上,将她推上了康熙帝的龙床,借着她的肚子生了四阿哥,可惜,孝懿皇后命不好,没孩子不说,养子最终也没能记在她的名下,还是德妃这个亲娘活的够久,硬是熬死了佟佳氏。

能够成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蒙古秀女都少见,更何况是一个宫女了。

而且德妃还是最早封为四妃之一的女人。

跟宜妃平起平坐,宜妃这爆炭一样的脾气,岂能受得了?

每每都不给德妃好脸色,虽然做得不过火,可也跟德妃没什么交集。

宜妃是翊坤宫主位,住在翊坤宫庄宜院里,乃是翊坤宫里位分最高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