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665)

其他人一看,立刻主动去户部还钱,家里没钱就借,其实真正借钱的没几家。

第272章 欠债还钱

年羹尧都对自己的老部下不网开一面了,其他人还有什么胆量硬抗?

何况年羹尧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例如他有一个部下借钱是给老母亲看病,他那老母亲是个寡妇,单独把他们兄弟三个抚养长大,他当了官兵,另外两个弟弟一个考了举人,另一个就在家守着家里那点田地,顺便伺候老母亲。

可是母亲病了,每天都要喝一顿药,里头的参片贵着呢。

为此,他借了户部几千两银子,后来拖了三年,老太太还是去了,他这欠了户部的银子,就自己攒钱慢慢还,可他的战利品分润和军功的赏赐,都还差三千两呢。

这家伙急得不得了,都火上房了,马上就要去钱庄借那种贷利息的钱了,就被年羹尧叫去了。

年羹尧甩给他五千两一张的银票:“兑出来银子,还了户部的钱,剩下的你留一千两家用,给你两个弟弟家各五百两,我从以后你的军功和战利品里扣除,去吧!”

“谢将军!”部下太感激了。

虽然欠的钱少,只有几千两,但是人态度好啊!

去还钱都是得到了雍亲王的亲切接见,雍亲王还在户部的小吏里头,挖掘出来一个人才,这人叫田文镜。

隶籍汉军正蓝旗,监生出身。

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

可谓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所以雍亲王将人带在身边,发现这个人很有能力,户部已经快速的清理过了欠债。

雍亲王坐着八抬大轿去了畅春园,给康熙汇报了一下。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啊!

康熙都不知道,外头的官员们,欠了户部接近一亿两白银。

这已经是大清三五年的赋税总额了。

“怎么这么多?”康熙的确是惊讶坏了。

“这已经是很多人主动还了欠债之后的结果。”雍亲王道:“兄弟们都很支持儿臣。”

“你不要给谁谁谁面子,欠了国库这么多钱,这些人想要干什么?”康熙是被吓着了:“这上头都是欠钱的人?”

“是。”雍亲王低头。

康熙打开一看,头一个就是欠债大户,直郡王,废太子,江宁曹家,苏州李家和孙家。

然后是皇亲国戚们,其中常宁这位亲王,就欠了五十多万两银子。

别人都有原因,可是常宁就让康熙皱眉了:“他怎么欠了这么多银子?”

“这不知道。”雍亲王能怎么说?

能说常宁生活奢侈,多少钱都不够花。

“知道你也不会说,他是你王叔,朕知道。”康熙太明白了。

常宁虽然现在病了,可是以前常宁的生活可是很奢侈的,这一点,康熙明白。

虽然现在常宁老实了,可他对常宁,一点都不如对福全那么好。

“皇阿玛,还有大哥跟二哥。”雍亲王低头道:“可……儿臣……。”

这两个是十四说的“钉子户”,摸不得,碰不得,更逼不得。

可是四爷的目标是追缴回所有的欠款,谁也不想放过,哪怕是欠了十两银子的也是如此。

现在户部只进不出,反正也没有需要拨款的地方,现在户部的银库,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就准备装银子了。

可是来还钱的人,只有十分之一,其他的人都在观望当中。

不过,皇子阿哥们带头还钱,这个举动很不错,给天下人当了个表率。

这让康熙很满意,但不满意的是,皇亲国戚里头没有几个带头的……。

其实已经有人带头了,十四爷去了一趟乌雅府,乌雅博启就带着乌雅一族的人,请算了一下欠款,凑一凑,都还上了。

乌雅一族算是一下子回到了赤贫阶段。

幸好有十四爷在,给乌雅府送了三千两银子,乌雅博启分给了一些族人们,只要能挺到发粮饷就行了。

满人总不会饿死的,因为满人有粮饷。

康熙派人去了恭亲王府,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病重的常宁下了一道指令,还户部欠银。

他在病榻上,跟自己的儿子们说:“阿玛不想死了还背着债务去见你们的皇玛法。”

于是,恭亲王府就开始了艰难的还债之旅。

恭亲王府没有那么多现银,只好出门去用银票兑银子,每凑足十万两银子,就送入户部,抽回一部分欠条。

甚至为了还债,恭亲王府卖了不少的田地跟铺子,而购买田地跟铺子的人,就是九爷跟十四爷。

九爷的意思很简单:趁机赚钱。

“哥哥我赔的够多的了,这回可得赚点回来,不然多亏得慌?”九爷这几天生活的很不好,心疼自己的银子,连美女都不想见了,那个什么什么庶福晋,早就被他丢到了脑后。